新华社北京1月28日电(记者李兵峰)带着年味,军车一路奔驰,穿过了城市,路过了乡镇,再经过了村庄,过了许久,最后在一处依山而建的狭长营院停了下来。
“这是我们的阵管连。”火箭军某导弹旅技术营教导员邓伟峰介绍说,“这里的官兵被誉为‘国宝’守护神,担负着守护导弹、呵护导弹的重任。”
这个连队的官兵,每天一抬头,眼前就是高高的大山。由于使命特殊,又地处偏僻大山,交通不便、信息不通,为了确保“国宝”的绝对安全,他们经受着别样的考验。
四级军士长郭刘杰,这名已经入伍16年的老兵,从这个阵地建设投入使用那天起就一直在这里坚守,主要任务是保障阵地有效供电。
“我们的工作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但是守护着大山,就是守望着和平,来不得半点马虎。”他说。
有时候,为了检查一些管路的情况,这名被旅里评为“砺剑先锋”的优秀士兵,对仪器设备进行巡检巡修的时候,习惯性地用食指去摸一些连接处等地方。时间一长,经常用的手指指纹被各种油污腐蚀了。手机指纹解锁时,常常不灵敏了。
除此之外,他们还要定期对阵地供电线路进行巡查。有一年,大年除夕上午,他外出执行其他任务时,从一处阵地经过,习惯性地将附近的线路检查一遍,结果发现线路一个转角竟然搭建了半个鸟窝。他赶紧将情况上报,与连队官兵一起解决了这个问题。
阵管连指导员孟良以前一直在发射分队任职。他说:“阵地管理干的都是一些幕后的工作,但没有他们的倾心付出,就不能托举导弹飞天。”
二级军士长刘森涛是这个旅组建时候的“元老”,虽然学历不高,但是好学肯干、勤勤恳恳,这些年来为阵地建设带出了一茬茬“徒弟”。
随着阵地建设不断改造升级,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对官兵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他抓住点滴时间,想方设法学习各类知识,努力跟上部队建设步伐。可是,由于文化基础等原因,他即使非常努力,也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去年底,这名老兵为了连队建设发展,主动向组织提出退役的申请。就这样,他向连队战友传授完一条条珍贵的阵地管理经验后,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为之奋斗了10多年的导弹阵地。
“我们阵管兵每天和大山在一起,与这里的岩石、树木都结下了深厚的感情。”2009年入伍的上士孟凡强,已经在阵地上待了10年。
为了排解内心的孤独郁闷,孟凡强自学了好几年的心理学知识。结婚5年的他高兴地说:“再过几天,我的孩子就该出生了,也算是新年的一件喜事。”
从阵地巡逻回到连队,官兵们利用休息时间,各自忙了起来。在营区官兵们自己搭建的“磐石亭”里,列兵李天意和上等兵刘作华正在练习歌曲《平凡之路》,一个弹着吉他,一个忘情演唱,一些官兵围在一起,尽情地欣赏。
他们是连队“守山人乐队”的主要成员。每每训练之余,深山里时常会飘扬着他们的歌声。
“守候深山的日子,我们没有让青春虚度,而是让青春绽放得更加有价值。”在这座亭子上,官兵们刻写下的这句话,或许正是他们的内心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