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1月17日电(孙星星 施汉)时间迈入腊月,一天天接近着春节。一张回家的火车票像粒粒星火点燃了一年的思念,拉开了南北迁徙的序幕。一辆辆列车无惧寒意,带着思念,不负韶华,整齐待发;一群群可爱的铁路人,或憧憬着职业生涯里的第一次春运,或致敬着最后一班岗,在台前幕后,释放着铁路人的高光时刻。
“行包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我从未错过”
“过去来的每一趟车,都依赖手工。先拿票、找货,然后再一票一票抄录。”南京火车站行包安全室的董健面露感慨,手中的PDA扫描仪是他现在工作中的好助手。从手动抄票、手拎肩扛的原始作业到如今PDA扫描仪、电脑编制交接证......董健在最爱的地方一干就是41年,紧随铁路发展的脚步,负责处理行包运输的各种疑难杂症,帮助迷路的行包找到回家的路,对运输过程中出现差错的行包进行调查处理,像个“行包侦探”。
年关将至,各物流公司陆续“打烊”,南京火车站的行李房也迎来了年货运输的高峰。面对春运行包高峰,仓库“堆积如山”的大小货物,董健心中有数。为保证畅通,让包裹及时走好,让大班值班员腾出精力组织分拣、装车,董健自告奋勇“临危受命”,绞尽脑汁,根据实际货流,各个中转站不断的联系,合理的对装车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让一件件年货安全送到旅客手中。
说起退休,董健感到既留恋又有些宽慰,留恋的是过往岁月里那种确保每件行包安全抵达的满足,慰藉的是更多的年轻人已经走上岗位,工作能力越来越强。“1979年,我与一批刚进单位的小伙子一样,对铁路有着崇高的向往。就这样一年又一年,眼看干完这个春运就要退休了,我要站好这最后一班岗。”这些年来,南京火车站见证了董健的青春和付出,而即将退休的他执着的步履依然坚定。
“帽子里塞行车时间表是我们才知道的秘密”
春运中的站台,寒风萧瑟,冷风刺骨,只是站上一会已经令人一阵打颤。在冷冽的寒风中,有冻红的脸颊、双手和他们默契的“秘密”。
即将50岁的徐桂英,是一名来自南京火车站客运一班站台组的客运员,平时主要负责站台的乘降组织工作。今年是她入路的第27年,即将于2020年2月退休,结束自己的“铁路生涯”。
客运员每个班除了30分钟的用餐时间外,几乎都坚守在岗位中,在接近零度的气温下时刻保障着旅客的安全。搀扶儿童,帮助老人提行李,防护团体旅客,在做好乘降组织的同时,也多了一份更大的责任。尤其是夜间,气温几乎都在零度以下,经常一个班下来,手和脸都冻僵了,甚至连回休息室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杯子里的热水经常没喝一口就已经凉透了。
“脑子是最好的记录仪,放一张行车时间表在帽子里,也是多一份严谨嘛。”“站台女将”徐桂英笑称这是几乎每个站台客运人的“必备”,有时候纸也是有温度的,能温暖自己和回家人的心。
张菡笑就是一位感受到“纸的温度”的新疆阿克苏年轻小伙。怀着对铁路的热爱,他成为一名真正的的铁路职工,这也将是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春运。春运期间南京南站接发高铁列车达800多趟,其中他一天接送列车近60趟,从太阳还没升起开始一直到深夜。但就是这样一份坚守,让徐桂英、张菡笑在站台岗位中守护铁路人的信仰。
“帮助到每一位回家的人是我心之所向”
南京两大火车站的售票厅、进站口、“158”雷锋服务站,一群穿梭人潮间的橙色马甲——“小甜橙”热心地帮助旅客解决各种问题,大二学生宁海怡就是其中一名志愿者。
“虽然志愿生活很苦很累,但是旅客的感谢和开心的笑容能够让我瞬间忘掉疲惫,舍小家为大家、默默坚守无私奉献是铁路工作者的真实写照,我要以身边的铁路人为榜样,不让青春留遗憾。”宁海怡面对各种各样小问题的旅客,总能迅速给予帮助。
“今年主要服务的地方是售票厅,一到这里就像回到我的‘地盘’。”宁海怡一天站里站外要跑很多趟,忙起来只穿着一件单衣在寒风中奔波,却丝毫感受不到寒冷。“做一名志愿者是自己迈向铁路人的第一步,自己的工作很寻常,身边的每个铁路人都在‘争前恐后’地服务旅客。”
宁海怡说,之所以选择放弃回家过年,到火车站做一名志愿者,一方面是是因为自己专业所学,本身对铁路的喜欢;还有一个原因是从初中开始拿助学金上学,她想通过做志愿服务的方式,来回馈社会给予她的帮助。
从一至一,一城忙碌一年华。天涯与家乡,人潮涌动,是回家的轨迹,是铁路人的稀松寻常,一如既往,一路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