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昌1月15日电(记者高皓亮、闵尊涛)春节临近,鄱阳湖畔,江西省余干县玉亭镇排岗村村民韩少波家的蔬菜大棚里,价格堪比猪肉的余干辣椒已经收到最后一垄。
“下一茬都要换个品种。”县城的餐馆急着要菜,棚里忙着摘辣椒的韩少波已经在合计着开春后市场品种。
种一茬辣椒,下一茬换茄子或豆角,在庄稼行里,这叫“倒茬”。有经验的老农都知道,地里种啥不能一成不变,“倒茬”才能长得更好。
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合作社带头人,近几年的变化让43岁的韩少波感慨,过日子和种庄稼一个道理,都要倒对“茬”。
地处鄱阳湖畔的余干县人口上百万,人多地少,是劳务输出大县。一如这里的大多数家庭,早年韩少波小两口在沿海务工,老人在家帮忙带孩子,年底挣个三四万元回家过年,日子也还过得去。
就像地里的庄稼,生活不会总是风调雨顺。2008年,父亲重病去世,两口子不得不回到老家,忙完地里就去县城打零工,但毕竟少了务工收入这个大项,每次交完4个孩子的学费,就发愁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2014年,韩少波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总这么过不是办法,得换换茬。”这一年,韩少波揣着借来的1万块钱上了北京,到一家蔬菜基地学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一心要倒穷日子“茬”的他,在学种菜上选择了无土栽培技术。
学成归来,本想大干一番。谁料,适宜北方晴多雨少气候的无土栽培技术,在鄱阳湖畔遭遇了水土不服,他赔了数万元。
要想过上好日子,“茬”就要接着倒。得了教训的韩少波,把苗从无土栽培基质挪进了土里,余干县委办驻村第一书记叶敢盛请来专家现场指导,第一茬种辣椒,收完改种一茬黄瓜,茬倒得顺,菜长得好,一亩半大棚蔬菜一年挣了7万多元。2016年底,韩少波主动找到村里,申请退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大棚里的菜一茬接一茬,倒过了自己穷日子“茬”的韩少波,遇到了找上门来的乡亲们,大伙一起成立了波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村里20户贫困户每户申请1万元产业扶贫直补资金入股,韩少波自己出资6万元当法人,带着大伙一起干。
由于高温、干旱天气多,合作社2019年的收成受到一定影响,但给入股贫困户承诺的年底每户2000元的分红却一分未少。
“不能坐等,生活的‘茬’越倒越顺。”最后一批辣椒摘完,韩少波指着大棚里的空地说,待来年开春,这里又将长出新的一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