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俄乌冲突持续 欧盟能源出路在何方

新华社

新华社布鲁塞尔3月22日电 近期,俄乌冲突导致的供应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欧洲能源困境,也给亟待摆脱新冠疫情困扰的欧洲经济再度蒙上阴影。本周,欧盟领导人将与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面临是否将制裁目标瞄准俄罗斯能源的艰难抉择。

能源封杀仍存分歧

近几周,多个欧洲国家领导人造访海湾地区,旨在加强能源合作,寻求潜在替代供应方。德国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哈贝克20日访问卡塔尔时表示,双方同意建立长期能源伙伴关系,并就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等问题进行磋商。

 这是3月18日在德国法兰克福拍摄的一处加油站显示的油品价格。新华社发(阿曼多·巴巴尼摄)

意大利总理德拉吉18日与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葡萄牙总理科斯塔、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举行会谈,推动欧洲国家针对乌克兰局势影响下的能源危机形成迅速、共同应对措施。德拉吉表示,欧洲需要“双管齐下”,在寻求多种渠道获取天然气等能源的同时,迅速增加可再生能源供应量。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宣布对俄实施能源禁运给了欧洲盟友“很大压力”,欧洲短期内摆脱对俄能源依赖并不现实。一方面,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不愿意破坏与俄罗斯之间的协议,不会迅速大幅增产原油。而天然气行业需要大量投资,其他市场很难立即满足欧洲市场需求。即使是卡尔塔这样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大国也无法在短时间内调整出口市场。

另一方面,欧洲内部在是否封杀俄能源的问题上存在分歧。虽有部分成员国要求欧盟对俄石油和天然气实施禁运,但对俄能源依赖程度较高的国家则态度审慎。欧委会执行副主席弗兰斯·蒂默曼斯警告,与俄罗斯能源“脱钩”可能带来比乌克兰危机“更大的伤害”。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欧盟国家正在寻求新渠道来弥补能源供应缺口,美国正好可以从中渔利。据媒体报道,近期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商签署了大量长期协议,成为欧洲能源供应危机的受益者。

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主席沃洛金此前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美国把对俄制裁扩展到能源禁运,意在抢占欧洲市场,这一做法造成的损失将由欧洲企业和民众埋单。

经济民生饱受重创

加油站排起长队,运输公司经营困难,上班族拼车通勤……随着西方不断升级对俄制裁,这些情形在欧洲多国出现。能源价格上涨也波及食品、日用品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

  2021年12月9日,在法国巴黎的一处圣诞市场,一名摊主在摊位前等待客人光临。新华社记者高静摄

德国农民协会主席约阿希姆·鲁克维德表示,目前化肥价格处于“可怕水平”,是去年同期的5倍。“农民和食品制造商不得不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令民众增加不少支出。”

一周以来,西班牙全国小型公路货运企业和个体卡车司机发起无限期罢工,抗议燃油价格上涨。罢工危及西班牙乳制品、水果蔬菜、肉类和粮食等产品的市场供应,多个行业面临停产风险。

丹麦南方银行高级经济学家马蒂亚斯·斯普勒格尔表示,经济不确定性急剧增加。从加油、取暖到食品价格,消费者面临沉重打击。

欧洲央行日前大幅上调2022年欧元区通胀预期至5.1%,2023年和2024年预计分别为2.1%和1.9%;同时下调2022年欧元区经济增长预期至3.7%,明、后两年预计分别增长2.8%和1.6%。

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斯特凡·科茨表示,俄乌冲突对德国乃至全球经济造成的冲击抵消了德国取消疫情限制措施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追赶效应”。该研究所发布的春季预测报告将今年德国经济增幅预期从原来的4%下调至2.1%。

丹麦财政部日前表示,如果俄罗斯完全关闭对欧洲天然气供应,丹麦2022年经济增速将减少约3个百分点,通胀率增加约3.5个百分点。

多重举措缓解危机

乌克兰局势给欧洲能源供应带来极大不稳定性,让本就脆弱的欧洲能源市场雪上加霜。近期,欧洲多国采取减税降费补贴等措施,以支撑脆弱企业和家庭。

  2021年10月8日,车辆经过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欧盟委员会总部大厦。新华社记者郑焕松摄

意大利政府以多项举措减轻能源价格攀升对企业和民众造成的负担,其中包括额外增加44亿欧元拨款,并下调汽油和柴油消费税等。意大利能源巨头埃尼公司表示,将向市场投入更多能源,以应对乌克兰危机带来的连锁反应。

德国政府表示,正就能源转型采取积极行动。德国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提出,计划将100%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目标提前至2035年。

奥地利政府计划投入20亿欧元缓解社会压力,措施包括大幅削减电费税和天然气税;为公共交通部门提供补助;投资2.5亿欧元用于扩建风电和太阳能项目等。

希腊政府也宣布总值约11亿欧元的一揽子财政支持措施,以应对目前面临的能源危机。主要措施包括大幅增加企业用电和天然气补贴、向低收入家庭和中产家庭提供电力和天然气补贴等。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日前宣布,将通过减税等形式降低电力、燃气和燃油价格。(执笔记者:康逸;参与记者:朱晟、黄燕、贺飞、林晶、刘昕宇、于帅帅、冯俊伟、孟鼎博、何丽丽、田野)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