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冰雪小镇”的蛇年春节新事
新华社长春2月7日电(记者王昊飞、张博宇、周万鹏)“蛇来运转大吉大利,巳巳顺意好运常在”——蛇年流行版春联与大年初十的瑞雪相遇,雪道上不计其数的雪友与小村里纷至沓来的游客相映成趣。连日来,位于吉林市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的“冰雪小镇”延续着节日的喜庆热闹。
位于吉林市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的北大湖滑雪度假区。新华社记者周万鹏 摄
“冰雪小镇”是近年来当地冰雪经济发展出现的新业态,由雪场和周边乡村优势互补地构成。春节期间,北大湖雪场接待游客9.81万人次,营业收入5522.8万元,分别同比增长20.03%、23.77%。营收数据的增长,更为小镇内的农民生活质量带来增益。
吉林市北大湖镇南沟村航拍画面。新华社记者周万鹏 摄
南沟村毗邻北大湖雪场,今年45岁的贾长青是这里土生土长的农民。前不久,他参演的微短剧《冰雪娘子传奇》热播,不仅让许多“种草”游客来到“雪花村”的原型南沟村、“松花江雪场”的原型北大湖雪场,沉浸式体验剧中角色“许墩墩”与“白珍珍”的故事脉络,也让贾长青经营的长青客栈民宿成为重要打卡点。
“有个北京雪友连续5年在我家过年,他说冬季里最好的诗和远方就在这里。”贾长青说,南沟村曾是穷乡僻壤,很难留住年轻人。1993年,吉林市为承办第八届全国冬运会投建北大湖雪场,给南沟村带来发展机遇。30余年后,北大湖雪场已成为拥有74条雪道、9000张接待床位的亚洲最大单体雪场,与之伴生的是南沟村变美了、村民变富了、知名度变高了。
位于吉林市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的北大湖滑雪度假区。新华社记者周万鹏 摄
半年冰天雪地,半年绿水青山。与北大湖雪场山水相依的南沟村,从最初简单地开饭店、做民宿“借雪生金”,到如今在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与雪场共建为“冰雪小镇”,已成为吉林冰雪经济的发展样本。如今,全村已有147家民宿、近2000张接待床位。“春节期间天天爆满。”南沟村大宝农家院经营者杨宝青说。
记者大年初三清晨在小镇看到,车辆络绎不绝地经南沟村驶向雪场,雪具大厅和雪道终点人潮涌动,雪场内按难度划分的“暮云”“阳光”“岗梁”等雪道人影绰绰……“学后刃推坡的孩子多了,南方‘冰箱宝宝’选这做首次外滑的多了,挑战地形公园的人多了。”北大湖滑雪度假区市场总监闫帅说。
在北大湖雪场,舞台DJ扮成雪孩子,在《哈尼宝贝》的音浪中带着大家热舞。新华社记者周万鹏 摄
“雪季目标是拉动北大湖接待人次突破百万。”吉林市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党工委书记于跃洋介绍,截至2月6日,北大湖雪场在本雪季已接待游客81.92万人次,同比增长45.3%。为进一步提升“冰雪小镇”吸引力,试验区春节期间开展了国际雪联单板滑雪障碍追逐世界杯、新春游园会等赛事及活动。
“为了冰雪来吉林赴约,没想到魅力不止冰雪。”广州游客陈莺歌说,心心念念多年的东北之行终于在这个雪季里实现了,她不仅在吉林掌握了基础的滑雪技能,还体验到了雪地戏台、舞龙送福、惊喜吊厢、人参茶饮等特色活动叠加的“冰雪年味”。
这个雪季,很多年轻人循着大学生免费滑雪政策来到吉林,通过在南沟村的民宿、饭店、商铺做义工解决食宿,成为白天滑雪、晚上打工的有趣群体。
位于吉林市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的北大湖滑雪度假区。新华社记者周万鹏 摄
傍晚,山东师范大学学生妙妙(化名)守在南沟村玉帛超市柜台前负责收银,门外还有她经营的糖葫芦摊。“为了体验滑雪来到东北,春节假期也一直在这边。这样的经历让人感觉特别充实。”她说,在南沟村邂逅了许多为了滑雪来做义工的年轻人,大家在冰雪中收获了快乐,也结下了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