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迸发活力 “隐形冠军”茁壮成长
小配件蕴含高技术,小企业支撑大配套,小产业干成大事业。2021年,多重利好精准发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展现出强劲的创新活力与发展韧性。
一系列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政策正在扎实推进。下一步,相关部门将继续加大培育力度,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蓄势添能。
创新发展路径逐渐清晰
早在10年前,曙光数创就开始探索研发液冷技术。曙光数创总经理何继盛近日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采用曙光浸没液冷技术的数据中心每年可节省4.11亿度电,减少40.97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公司将探索液冷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进一步夯实数字经济的碳中和“底座”。
一组组数据呈现出“十四五”开局之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的态势。今年1至9月,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31.6%、67.9%,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4.2%,平均研发强度超过7%,平均研发人员占比为25%左右,平均有效专利数逾50项,成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排头兵”“领头雁”。
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走上“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工信部数据显示,2021年培育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30家,是前两批总数的约1.5倍,带动各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万多家,入库培育11.7万家。
对数千万中小企业来说,创新发展路径逐渐清晰。专精特新是“隐形冠军”企业成长的基础。“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细分领域练就“独门绝技”,打造“拳头产品”,既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重要开拓者,也是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主要践行者。
日前工信部等十九部门联合发布的《“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提出,建立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推动技术、资金、人才、数据等要素资源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集聚。推动形成一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十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小巨人”参与构建创新大格局
作为关键技术和科技创新“主力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尤其是单项冠军企业,在制造业产业链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数据显示,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有1000余家企业的产品填补国内市场空白。今年11月,1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参与申报的13个项目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专注钻爆法隧道施工智能装备细分领域十余年的五新隧装董事长杨贞柿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我们解决了隧道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在行业里打响了品牌。”
新三板精选层一家公司董事长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学德国和日本搞“隐形冠军”,鼓励发展以创新为主导的“专精特新”企业。
在杨贞柿看来,要想成为“隐形冠军”,找准赛道、脚踏实地保持专注非常重要。“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做成世界五百强企业。除了大行业、大赛道,小行业、细分赛道对经济发展也十分重要。”
自2016年工信部发布《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以来,共遴选出六批次累计848家单项冠军企业。从评选条件看,制造业单项冠军在创新能力和专业化程度等方面要求严格,比如“从事相关业务领域的时间达到10年或以上”“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3位”等。
政策“东风”暖意浓
今年以来,多重政策利好精准滴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特别是对于“融资难”问题,“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充分感受到政策暖意。
财政方面,今年中央财政新增支持“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资金,目前已经安排35亿元,支持1300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金融方面,到今年10月末,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整体获贷率超过七成,户均贷款余额为7526万元。此外,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政策引导作用进一步发挥,截至11月末已经完成设立16只直投子基金,累计投资项目近600个,投资金额约210亿元。
资本市场也按下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快进键”。北京证券交易所开市,在81家首批上市企业中有一半以上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工信部部长肖亚庆日前表示,2022年,要“坚持纾困解难强帮扶”与“支持创新促升级”两手抓。一是加大中小企业帮扶力度。二是扩大“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和范围。2022年要新培育3000家左右“小巨人”企业,再支持一批重点“专精特新”企业。
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副局长王海林日前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资本市场的优质标的。工信部将结合北、沪、深交易所和新三板的市场定位,加强对优质中小企业的分类指导,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挂牌融资,并探索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申请在新三板挂牌开辟绿色通道。
在进一步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方面,王海林表示,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债券融资,鼓励开发更多适合中小企业的债券品种,完善中小企业债券融资增信机制。鼓励中小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对接资本市场。进一步畅通股权投资基金“募投管退”各环节,引导其为具有发展潜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支持。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