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一重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明忠近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应加强我国重大高端技术装备研制能力建设,尽快组建国家大型铸锻件技术创新平台。
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刘明忠表示,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技术壁垒高、带动能力强,可显著提升一个国家或地区核心竞争力,世界各国都将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核心层面。特别是作为“基础中的基础”,高性能材料为高端装备制造带来更多应用空间和可能性。
他指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下,虽然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也要清醒认识到短板也十分突出,特别是缺乏集共性技术研究、中间试验、工程化应用及产业孵化于一体的创新平台,这将严重制约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
刘明忠认为,应把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结合起来,立足国家装备制造业基础能力再造需要,依托重大技术装备制造龙头企业特色主导产业,加强我国重大高端技术装备研发建造,支持中国一重筹建国家大型铸锻件极限制造技术创新中心,开展颠覆性技术如大型锻件的增材制坯技术等基础共性技术研究。
通过吸引国内外科研院所、高校等高端人才,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国家大型铸锻件技术创新平台,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打通产学研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加快提升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基础材料研发制造能力,推动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完善创新工作室运行机制
刘明忠认为,劳模精神是“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动力源泉。在企业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千千万万的劳动者和能工巧匠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各自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
从中国一重的实践可以看到,充分调动劳模等先进基层力量,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企业发展、改革创新等各项工作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运行中,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和上下游产业链等基层创新工作,与加快我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迫切需求相比,在发挥劳模等先进基层力量作用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比如,目前,劳模创新工作存在不同专业、系统之间的各自经营、相互脱节的现象,企业内的协同和企业间融合创新水平还不够高,跨领域交流平台较少,一些企业自身劳模创新发展还缺乏活力,对外辐射作用的发挥不够明显。
刘明忠说,应加强对重点行业企业劳模的培育和管理,进一步拓宽劳模创新荣誉激励体系通道,增加劳模、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的比例和数量,适当降低一些荣誉评比门槛,或设立向冶炼、机械加工、轻工、医护用品生产等一线倾斜的国家级奖项,重点考虑重工业地区龙头企业基层一线劳模。
应不断完善创新工作室运行机制,进一步强化对企业劳模创新工作支持,由相关部门牵头连线,加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高校、院所沟通合作,联合成立创新联盟、校企协作创新平台,建立实习培养基地等,不断培养创新成果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特别链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新华网政府部门交易机构证券期货四所两司新闻发布平台友情链接版权声明
关于报社关于本站广告发布免责条款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2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