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讯(记者 张兴旺)全国政协委员、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在准备提交的提案中指出,近年来我国医药产业总体发展良好,新药尤其是“救命药”上市速度明显加快,但在新药研发转化和患者可及性方面,有些问题亟待突破。
沈南鹏将提交五份提案,包括创新药研发和审批体制改革、医疗信息化和智能化、传染病多种防治机制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创新、科创发展等重要话题。
沈南鹏建议,政府部门需要不断优化医药创新土壤,为进一步加强新药研发转化提供政策支持,推动建设“医药强国”;医疗卫生机构需要重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在医疗资源投入上要“软硬兼施”,利用好数字化、信息化,提升中国医疗整体供给能力;中国感染科系的应急能力建设需要提高到战略高度,实现防疫能力常态化,建设分布式传染病报告数据共享网络。
沈南鹏在准备提交的提案中指出,近年来我国医药产业总体发展良好,新药尤其是“救命药”上市速度明显加快,但在新药研发转化和患者可及性方面,有些问题亟待突破。他认为,以政策改革推动新药研发、临床试验、入市全程加速,激发药品创新活力,增加创新药可及性,切实解决人民的医疗用药需求,是提升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向。
沈南鹏认为,我国医疗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有待加速。健康医疗智能化将成为未来社会和人民美好生活的刚需。目前中国在医疗AI领域发展强劲,是加速升级医疗健康智能化、抢占世界领先地位的战略机遇期。
沈南鹏建议,第一,推动国家层面的个人健康档案系统建设,为医学人工智能和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构筑数据基础。第二,深化医疗器械审评改革,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品上市。第三,试点部分收费项目、开发医疗AI产品责任险,促进临床应用和普及。第四,支持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医疗信息化升级,引入专业机构助力AI医疗审批。
沈南鹏建议,第一,以战略高度重新定位传染科系在医疗体系的位置,整体提升预防和应急能力;第二,增强院感的技术保障能力,提升院感信息化、智能化系统在医院智慧服务建设中的评价权重,积极利用科技手段提高院感预防能力,在非接触式临床体征检测、医用防护用品穿脱等场景发布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工具使用规范;第三,完备公卫应急物资专项储备制度,建立严谨务实能打硬仗的传染科平战转换机制,科学规划生产能力储备,做到平时国家适度储备、战时快速提高产能,合理调配;第四,法律保障网络直报系统效率,完善人畜共患传染病联防联控的立法,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基于医院和疾控中心的分布式传染病报告数据共享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