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潍柴动力的逆周期战略
行业寒冬季,最能考验一个企业的生存能力与经营韧劲。乱流之下,“下降得比别人慢、反弹得比别人快”,就不失为好企业。
行业低迷下的经营韧劲
日前,重卡、工程机械产业链上各大上市公司均发布了2022年一季度业绩。其中,潍柴动力一季度营业收入411亿元,归母净利润10.5亿元。
与行业比——2022年一季度重卡行业销售23万辆,同比下滑56%;潍柴动力一季度营业收入较同期下滑37%,好于行业表现。
与同行比——潍柴动力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7%,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70.5%;工程机械行业“标杆企业”三一重工,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0%,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79%。潍柴动力亦稍胜于同行。
在重卡、工程机械等行业销量整体环比持续下滑的大背景下,潍柴动力的这份成绩实属不易。
“多元化业务结构组合优势支撑了其稳健的经营韧性。”有证券分析师如是评价。
这份经营韧性,源自潍柴动力多年来对产品和市场结构的持续深度调整。“我们在提升传统业务的份额、稳固龙头地位的同时,在非重卡方面的业务,如大缸径发动机、高端液压等新业务的布局都在持续发力,以形成业绩的重要补充,让公司的产业结构或者周期结构能够更加均衡和多元。”潍柴动力相关业务人员介绍说。
而形成均衡、多元化的“逆周期”结构背后,离不开潍柴动力强大的“科技+”创新战略的支撑。
科技布局:“硬杠”行业周期
据媒体报道,4月26日潍柴集团召开2021年度科技激励表彰大会,以6441万元重奖近两年来的创新成果与科技功臣。其中,两项“潍柴技术发明奖特等奖”总计奖励就高达1000万元。
潍柴“一石激起千层浪”,引来无数的“羡慕嫉妒恨”。“打工人”羡慕的是奖金,同行则更多羡慕潍柴的科技实力。
柴油机本体热效率两次走向世界巅峰,分别达到50.23%、51.09%,成为无可置疑的行业标杆;
投入100亿元研发费,完成了全系列全领域柴油机布局,成为全球中高速发动机领域唯一产品型谱最全的企业,柴油机年产销突破百万台;
实现了从商用车动力总成拓展、工程机械液压动力总成到农业装备大型CVT动力总成的多元动力总成布局。近期推出的大吨位挖掘机液压动力总成、国内首台240马力以上CVT无级变速智能拖拉机,均实现了批量商业化应用;
整合全球高科技资源,完成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纯电动三大新能源技术路线布局。其中,2万台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工厂在潍坊正式投产,牵头承建的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落地山东,还参与了国家科技部和山东省“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落地。
这一系列的科技创新成果,强有力保障了潍柴在当下和未来市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独有优势。
科技生态:高压力+高贡献+高薪酬
“高压力+高贡献+高薪酬”是潍柴独有的科技生态培育逻辑。在潍柴,英雄不问出处,打破职级、揭榜挂帅;坚决不养闲人、懒人、能力差的人,加快优胜劣汰,建立“丛林式”生态良性循环。每天,潍柴遍布全球的近万人科技军团跨越时空“链合创新”,是其最令同行敬畏的地方。
潍柴掌舵人谭旭光对科技创新的重视,有口皆碑。从潍柴内部人士了解到,今年年初至今谭旭光已陆续召开了30多个科技座谈会,从传统科技到未来技术,从工艺到质量,从人才引进到生态培育,几乎对潍柴科技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彻底的调度。
5月1日,国际劳动节当天,闲不住的谭旭光专门到潍柴新的科学技术研究总院调研。他现场要求:新的万人科学技术研究总院要实现一流的装备、一流的功能、一流的环境、一流的生态,给科技人员营造“五星级”的办公环境!据悉,该建筑体于2020年动工,共投资20亿元,按照世界一流标准建设,可容纳万名科研人员,将于近期投用。
栽了梧桐树,就是为了招引金凤凰。记者从潍柴官微上看到,年初以来,潍柴频频发布招聘公告,从校招到社招,从普通大学生到中高端人才,覆盖了智能控制技术、液压动力总成开发、发动机标定、IT规划治理等多个业务域。
“我们是‘日不落式’的研究中心。潍柴在全球建立了十多个研发中心,一天24小时都有研发中心处于工作状态服务于整个潍柴的技术运行体系。现在我们近万人规模的科研团队中,硕博学历人才占比达60%,我们还成立博士工作室等作为前沿技术创新孵化基地。”潍柴的一名HR对记者说。
潍柴科研人员规模达近10000人,研发费用占到年销售收入的6%,其中研发费用的20%以上是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或许,从传统制造这个行当来看这几个数据,我们更能深刻感受到潍柴“逆周期”布局的科技含量与韧性。(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