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专访 | 国盾量子:以实用化技术铸造信息安全之“盾”
有这样一家公司,一“出世”就自带光环令人无法忽视,从高校走出后就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却在产业化“拓荒”路上尝遍苦辣酸甜。这家公司就是国盾量子。
近日,国盾量子董事长彭承志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作为一家从高校走出来的公司,国盾量子致力于开辟一个战略新兴产业,更希望蹚出一条“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好路子。
谈及公司未来发展,他坦言,量子保密通信还处于产业发展的早期阶段,面临着很多的管理、技术和行业的机遇与挑战,国盾量子将继续加码产业化,目标之一是服务国家和社会的信息长期安全,实现覆盖各个行业和领域的“星地一体”广域保密通信网络。
自主可控的利器
“量子保密通信可以成为未来信息安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国盾量子的业务定位,彭承志告诉记者,没有信息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国盾量子即是为通信安全而生。
量子保密通信是如何实现“通信安全”的呢?
据介绍,量子保密通信传输的是一串密钥,犹如谍战片中的密码本。在传统通信中,密码本在通过邮差传输的过程中有可能被截获,但量子保密通信通过传输密钥的载体——光量子的一些特性保证了通信的安全。基于光量子的“不可分割”和“测量即改变”的特性,窃听者不可对光量子进行复制、分割,对其携带的信息(即密钥)进行测量也会改变光量子的状态,因此,无法对量子保密通信进行“窃听”却不被发现。
与经典通信通过软件算法产生“软密钥”的方式不同,量子保密通信的核心是通过量子光学器件产生量子密钥来保证通信安全性。彭承志说,经典通信中用算法来分配密钥,围绕算法的攻防是逐步升级,未来,随着算力的提升和量子计算技术的发展,密钥有被破译的风险;但量子保密通信从理论上被证明是无法通过暴力计算破解的。
记者了解到,目前,实验室已经实现了500公里无中继的量子保密通信,商业化做到了100公里至200公里,可以满足大多数的使用场景,更远距离的密钥分发目前可以通过可信中继实现。国盾量子披露,除了“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外,使用公司产品的项目还包括国家广域量子骨干网一期项目、武合干线、新疆天文台星地一体化量子保密通信广域网和北京城域网等。
“在强调‘自主可控’的态势下,未来量子通信大有可为。”彭承志告诉记者,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技术产业化、标准制定上,我国量子通信都走在了世界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量子通信是可以与经典光纤通信天然组合在一起的,具有与现代ICT及信息安全行业的融合能力,这为将来大规模量子密钥分发网络打好了基础。不需要复杂昂贵的量子纠缠源,用普通的激光器结合光通信器件,也可以实现量子保密通信。
产学研结合的探索
2009年5月,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在安徽省政府鼓励“科技创新”的号召下创业,创办了国盾量子的前身安徽量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从当年9月到现在,彭承志一直担任公司董事长。目前,科大控股是公司第一大股东。
“国盾量子是高校探索‘产学研’结合、科技成果转化的一次实践。”在彭承志看来,跟传统企业的创立、发展路径不同,国盾量子是科研人员先在高校进行科学试验、技术研发,然后再将技术转让给公司,由公司独立进行产品开发和市场化运营,进而创立出一个产业。
不仅如此,国盾量子的发展有其特点。彭承志介绍,以往,高校的“产学研用”往往是由科研院所人员完成从理论到技术、再到产品开发、公司运营的全过程,是一种“一竿子到底”的模式;但国盾量子的“学研”和“产”是分离、分段的,由各自专业团队完成,更符合科研和公司运营的实际要求。“科学家和企业家是两种特质不同的群体,很少有人能胜任二者于一身,同时完美完成两项工作。”
需要强调的是,国盾量子独立进行了核心技术的研发。记者查阅,2010年5月,中科大与安徽量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了《技术合同书》,约定中科大“一次一密”加密方式的实时语音量子通信系统及用于量子通信的QPQI-100型光量子程控开关两项量子通信非专利技术作价600万元转让给安徽量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之后,国盾量子开启核心技术研发。
通过十余年努力,国盾量子已经拥有专利212项,其中发明专利50项、实用新型专利118项、外观设计专利33项、国际专利1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95项,并拥有多项非专利技术。
加码产业化
不久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团队实现了千公里、无中继的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彭承志作为团队一员,也参与了这项重要研究。
“通过高轨卫星上的纠缠源,向2个地面站发送单光子对,只要地面站检测到纠缠,就可以判定密钥是安全的;不管谁掌握卫星,都不会影响密钥的安全性。”彭承志告诉记者,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也包括往高轨卫星发展,进一步在探测器和量子纠缠源上探讨产业化。
谈及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领先性,彭承志表示,得益于国家的大力支持,在量子通信领域,中国在国内和国际标准制定、试用范围广度上都走在全球前列;国盾量子的产品性能和可靠性也居全球前列。
一个深埋国盾人心中的梦想是:期望通过不懈的努力,构建高效率实用化、广域化的量子通信网络。
“毕竟传统的密码产品已经发展得相对成熟,量子保密通信面临准入管理难、行业标准少、价格相对高等制约因素,需要国家做出产业化发展的顶层规划。”彭承志说,一项新技术,从理论到产业化往往需要较为漫长的发展过程,目前,公司除了在核心器件研发上“攻坚”外,还面临很多“边界”问题。
对于上市后的发展重点和方向,国盾量子早已了然于胸。
“未来的目标是,将量子保密通信装置装入到个人终端、机顶盒等产品。”彭承志说,上市以后,国盾量子将继续加码量子通信产业化,更加专注于核心技术发展和核心器件产品迭代。“你能想象,我们最初的设备大到装满一间屋子吗?现在,设备已经进化到只有一个电脑机箱的体积,我们还要继续将其缩小。”
彭承志相信,随着产业化推进,量子通信的性价比和可靠性都会进一步提升,应用的行业、范围也会越来越宽广,逐步成为国家信息安全的坚固盾牌。鉴于量子信息技术的共性原理,国盾量子在量子通信领域的技术积累,也为公司后续战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