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今年信托业第三次风险排查正在进行

房地产、政信信托成重点

张玉洁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从多位信托业内人士处了解到,继4月份及8月份的两次风险排查之后,信托行业今年第三次风险排查正在进行。信托公司以2019年11月30日为基准日再一次开始全面风险排查工作。本次风险排查分为机构自查与监管复核两大环节,必须在2020年1月12日之前完成。有信托行业人士称,本次核查中,房地产信托、政信信托是核查重点。

  重点关注两领域

  去年年底,房地产公司融资环境显著改善,在融资井喷后,充裕的资金流向了土地市场,多个热点城市地价大幅上涨。地价上涨往往是房价上涨的先声。因此,监管部门迅速加强了对涉房金融领域的监管。

  其中,作为房企融资重要渠道之一的信托行业监管力度不断加强。今年5月中旬,银保监会发布的“23号文”强调,不得向“四证”不全、开发商或其控股股东资质不达标、资本金未足额到位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直接提供融资。7月初,银保监会对部分房地产信托业务增速过快、体量较大的信托公司开展了约谈警示。8月,“64号文”发布,要求信托业下半年继续保持房地产信托调控力度,遏制无序扩张等。

  在“每日时点规模不超过630”的监管红线下,投向房地产信托资金规模出现“刹车”。中国信托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投向房地产的信托资金余额为2.78万亿元,较二季度减少1480.67亿元,环比下降5.05%,这是自2015年四季度以来,首次出现新增规模的环比增速为负的情况。

  有信托公司人士表示,目前对于房地产信托的整体监管要求未发生大的改变,比如核查会要求穿透至底层资产。因此以往行业中的“名股实债”等情况预计将受到更加严格的监管。

  政信信托的风险也被重点关注。政信信托大多指基础产业类信托,这种模式下资金通过贷款或其他方式直接或间接投向政府平台类公司的信托项目。一般来说,政信信托背后往往隐含地方政府的背书,因此,这类产品以往被认为风险较小,近年来规模增长迅速。中国信托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一季度,政信类信托新增2.8万亿元,占同期所有新增信托投资的14.77%,一度超过房地产成为信托第一大投向行业。

  近年来,随着金融去杠杆的不断深入,严控地方债务风险成为各地政府的当务之急,一些融资平台公司“借新还旧”套路不再顺畅,债务风险逐渐暴露。近期,国元信托某政信产品出现了兑付延期。记者从不同的渠道了解到,今年以来,不乏头部信托公司的政信项目出现兑付风险,在多方博弈下,尽管未出现兑付危机,但以往被认为有政府“托底”的政信业务的风险应被重新审视。

  有信托行业人士指出,政信业务风险事件一旦暴露,将对当地政府乃至区域内后续融资和信用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逾20家信托公司已收罚单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超过20家信托公司被罚,占全部信托公司数量的三分之一左右;罚单数量已经超过去年总量,罚款总额近3000万元。

  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认为,2019年的监管重点可能就在房地产信托业务。其中,华润深国投信托、建信信托、华宝信托等机构今年以来罚单总额居于前列。从罚单内容来看,违规行为主要涉及房地产、银行理财、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

  一连串的罚单背后显示了严监管的思路。近期中国信托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漆艰明日前表示,2017年以来,信托业积极开展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量压降通道类业务的规模,交叉嵌套、资金空转现象等通道乱象得到整治。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信托资产规模为21.99万亿元,同比下降4.94%,较2017年末历史最高点累计压降16.19%。

  漆艰明指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信托业风险项目为1305个,风险资产规模为4611.35亿元,信托资产风险率为2.10%,风险水平总体可控。

  有信托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的罚单大多是监管机构在检查以往业务时发现的违规行为而做出的处罚。在实际业务中,一些监管政策存在一定的浮动空间,各信托公司对此理解不同。因此,不排除一些以往行业内常见的处理手法被处罚。

  “这些罚单对后续业务的警示作用非常明显,对后续业务的开展起到了规范作用,从而提示风险,促进行业长期健康地发展。在目前环境下,着力提升风险控制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是信托公司业务发展的基础。”某信托公司高管对记者表示。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