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金融力量促农兴民富 茶咖专属信贷助产业升级

孙璐璐 秦燕玲 证券时报

  彩云之南的山地高原地形,造就了丰富的森林资源,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借助地理气候特点,摸索总结出“靠山吃山”的生存智慧。人们变换着种植经济作物,在追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同时,实现了改善生活水平的朴素愿望。而金融资源的撬动作用、经济发展带来的消费需求变化,则共同助力当地农户收入提升,不断开拓乡村振兴新局面。

  证券时报记者近日走访了解云南省西南部多地的农业产业发展情况,这里坐落着北回归线上最大的绿洲,居住着傣族、哈尼族、拉祜族、佤族、布朗族等众多少数民族。从种植传统的甘蔗、茶叶到时兴的咖啡、牛油果,当地农户依靠农业为生,而普惠金融的助力让他们增产增收,甚至探索出以农兴旅的融合发展之路。据农业银行普洱分行有关负责人介绍,该行依托当地茶叶、咖啡种植产业特点,推出涵盖农户、农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的全产业链贷款产品,特别是针对小额贷款以信用类、线上发放的方式,显著做大了涉农贷款的覆盖面。

  一粒豆一颗果 让农民富起来

  “合作社每年给农户分红的时候,都要从银行取出大几百万元的现金,现场对账发钱,老百姓拿到现金,更有满满的收获感。”孟连县富岩镇金山咖啡专业合作社创始人岩古对记者表示。

  这位被当地村民亲切地称为“岩古书记”的佤族老人,曾在2019年被评为云南省少数民族致富带头人之一。岩古在村委会工作35年,在他的带领下,当地190户村民自2007年开始种植咖啡,时至今日,合作社农户已发展到390户,种植面积达4200亩,年收入近2000万元。

  据岩古介绍,过去当地村民以种甘蔗为生,“但种甘蔗太苦太累了,收入还少”。20多年前,岩古了解到其他村子已着手种植咖啡,经过一番考察,他回到村里号召村民改种咖啡,并于2007年成立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基地+生产小组+农户”的经营方式,以“入社自愿、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开展经营,在高海拔山区进行小粒咖啡的种植、加工、销售,并和知名咖啡品牌合作,长期供应咖啡生豆。

  合作社办公室的墙上,挂满了合作社获得的奖状。“我们长年给星巴克供货,连续多年获得星巴克最高奖励,光奖金就累计拿了70多万元。”谈及带领村里咖农一起致富的经历,岩古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近年来,城市里兴起的咖啡消费和健康餐饮理念等,让边陲山区乘上了消费升级的东风。在孟连县,让农户富起来的不仅有咖啡豆,还有牛油果。

  当地的光照、气温以及土壤条件,为牛油果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截至目前,孟连县已累计种植牛油果超10万亩,种植规模占全国总种植面积的80%,孟连县也由此成为国内唯一能批量稳定向市场供应优质国产牛油果的区域。

  普洱绿银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是最早在当地从事牛油果育苗、种植、销售的龙头企业,据公司负责人祁婕介绍,当地通过探索“334”利益分配模式助推小农户聚起大产业。所谓“334”是指企业占股30%,农户土地入股占比30%,剩下40%则由国有管理公司、专业合作社和村集体以资金及管理入股,三方按比例进行利润分成,这一模式已带动户均增收7000元。

  祁婕告诉记者,预计到2027年左右,10万亩种植区域的农业产值将达20亿元。不过,“相比于农业产值,牛油果的加工业产值更大。”祁婕说,下一步,公司还将加大投入发展牛油果的加工产业,逐步推动牛油果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获得农行给予的1000万元设备更新改造贷款授信后,普洱绿银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购置了低温果泥处理设备,该设备运用超高压技术,能够在不加热破坏果泥营养元素的情况下灭菌。祁婕说,如果把牛油果加工成新鲜果泥、果粉、果油,甚至加工成护肤品成分原料,其价值会大幅提升。

  农旅小融合 经济大发展

  正如祁婕所说,以第一产业为基,促进与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正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升农业附加值的大方向。在云南,茶叶、咖啡、牛油果这些特色农业产业,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探索出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景迈山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栽培型古茶园,2023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过去,当地茶农以茶为生;近年来,以茶兴旅、以旅促茶在景迈山风生水起。居住在景迈山的茶魂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始人张光明做普洱茶生意已有20余年,合作社有农户19户,共近2000亩茶地。随着景迈山茶文化旅游业逐渐兴起,张光明起初并没打算当作主业的民宿和餐饮生意日益火了起来。

  “最初我家经营几间民宿并不对外,主要是用来招待客户用的,一些茶企每年来收茶叶需要有住的地方。但从2017年往后,景迈山旅游慢慢热了起来,借助农行陆续发放的90万元贷款,民宿规模已经扩大到18间,民宿加上餐饮,一年毛收入能有300万元。去年以来,旅游收入反而比茶叶收入更稳定。”张光明称。

  像张光明这样做茶旅融合生意的当地人还有很多。同样位于景迈山的惠民镇芒景村致富带头人周天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向农行申请了150万元贷款扩大规模,目前经营着20余间民宿,一年里只要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满房经营就能覆盖日常成本;而对景迈山来说,一年里只有5、6月份是淡季,其他10个月的时间里民宿供不应求。

  “这两年大家消费更理性后茶叶并不如2018年前好卖,但民宿收入填补了这个‘缺口’。”张光明称。谈及做茶叶与开民宿的区别,他总结道,“做茶叶来钱快,但开民宿收入会更稳定。近几年返乡谋生的年轻人明显多了起来,尤其是景迈山‘申遗’成功后,现在比在外面谋生更容易。”

  普惠金融助农兴

  每年岩古召集合作社咖农分红的时候,都是村里的大日子,要宰牛吃席,载歌载舞。几百万现金现场发放,通常需要银行工作人员协助核对账目,点钞分钱。由于与农行的合作关系,通常都是当地农行工作人员前来协助。除此之外,在咖啡豆收获的季节,合作社从咖农手里集中收豆时需要大额资金周转,岩古会通过手机操作,从农行获取“咖啡贷”“惠农e贷”等流动性贷款资金,以解集中用钱的燃眉之急。

  据农行普洱分行有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该行结合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特点,推出“乡村振兴·咖啡贷”全系产品,根据咖啡产业链上客群范围的不同,具体分为三类:一是面向咖啡种植农户的“咖农贷”;二是面向从事咖啡产业个体户和小微企业主的“咖e贷”,满足其收购、加工、仓储和销售咖啡等生产经营活动资金需求;以及面向从事咖啡产业法人客户的“咖企贷”。

  截至6月末,农行普洱分行对岩古累计发放贷款680万元,余额190万元;累计完成金山咖啡合作社农户建档145户,总授信2537万元,咖农贷随借随还,年化利率在3.45%—3.65%左右,主要满足咖农的肥料采购等种植需要。

  除了针对咖啡种植设计相匹配的信贷产品外,农行对茶叶产业全系贷款产品推出得更早。可以说,茶产业金融服务模式的完善,为当地农行推出其他特色农业产业金融服务“打样”。早在2018年,农行云南分行推出“七彩云南·普洱贷”,该全系产品“茶企贷”“茶农贷”“茶商贷”“大师贷”已覆盖茶产业上中下游客户群。截至6月末,仅农行普洱分行就累计发放“普洱贷”68.6亿元,余额14.5亿元。

  在咖啡贷、普洱贷的实践基础上,记者了解到,随着牛油果在孟连县被政府定为“一县一业”特色产业,农行普洱分行也着手制定关于支持牛油果产业发展的信贷策略,以白名单客户管理的方式,争取差异化信贷政策,提供信用类贷款支持。

  破解农业贷款担保障碍

  相比于其他产业,投资农业产业有着风险高、回报周期长、抵质押物缺乏等特点,记者了解到,在云南,面向农户、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农行为破解涉农贷款抵质押物缺乏的难题,结合特色农业产业特点,做了不少尝试。

  就农户贷款而言,根据农户通常缺乏合格抵质押物的现状,农行针对农户量身打造了纯信用类贷款产品“惠农e贷”。首先对农户进行信息建档,除了常规的实地探访了解农户家庭、种植情况外,通常还会通过合作社、当地村干部了解农户真实情况,确保贷款用途真实,单户授信规模上限50万元。农户可在线完成贷款申请、用款还款,足不出户办理贷款。此外,农行还通过引入外部担保的方式,支持农业产业发展。例如,针对景迈山致富带头人、种植大户及合作社无法提供有效抵押物的情况,采用引入农业担保公司的方式予以信贷支持,现已累计发放贷款金额超5000万元。

  面向农业企业,农行创新担保方式,对每年茶叶收购量大且保持长期合作的茶企,采用茶叶存货抵押的方式进行融资授信。以在港上市的澜沧古茶公司为例,农行普洱分行与公司合作打造“龙头企业+农户+合作社+经销商+商场+N”的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其中,以“存货+”方式支持公司1.69亿元。

  “我闻了一辈子茶香,做了一辈子茶。”澜沧古茶创始人杜春峄对记者称,普洱茶耐储存,以茶叶存货作为质押进行贷款对企业特别有利,只有非常熟悉我们产业的人才能理解。要做企业真的很难,不管是茶叶行业或是其他农业产业,如果资金、人才、技术能全部跟上,这些山区的老百姓生活就能更好。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