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理财通“热差”扩大 银行频频出招揽客
开闸近两年半后,跨境理财通南北向业务的“热差”明显放大,南向通流出的金额大幅高于北向通。
随着跨境理财通“南北产品”利差扩大,工银亚洲、渣打银行等试点银行,均以较高利率的南向通存款或理财产品大力揽客。
试点银行持续优化合作机制
业内将今年1月24日“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实施细则的发布,视为2.0时代的开启。
相较1.0版本,跨境理财通2.0版新增券商作为试点机构主体。从投资者端来看,跨境理财通2.0版降低了南向通客户门槛,增加了单人投资者额度,丰富了双向产品选择。
在2.0时代,更精准地适配客户风险能力的产品、更满足客户多元配置需求的优质资产、更契合粤港澳三地不同金融监管细则和投资者消费习惯的消保,成为制度优化方向。
截至2023年年末,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开展“跨境理财通”业务的试点银行共有32家。据记者梳理,其中22家试点银行同时具备南北向两项业务资格,8家(包括邮储银行、东亚银行等)仅具有南向通资格,2家(光大银行和华侨银行)仅具有北向通资格。
为了全面适配2.0版政策,不少银行基于1.0版的运行经验和客户诉求,持续优化系统对接、产品筛选、风险测评、岗前培训。以招行和子公司招商永隆银行为例,从五方面推进服务升级:一是升级开户流程及体验;二是提供资金极速到账的跨境汇划;三是进一步扩大合格产品数量和范围;四是提升跨境综合服务能力;五是重视投资者权益保护。
南向通频出招揽客
穿透来看,一款跨境理财产品实际承载了相关试点机构对跨境资本流动、不同监管体系、产品体系、资金属性、客群投资目标预期及不同金融市场发展阶段的理解。
现在,南北向的剪刀差在扩大。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7日,跨境理财通南向通净流出69.38亿元,已用额度占比4.63%;北向通净流入2.38亿元,已用额度占比0.16%。这意味着,通过深圳试点银行参与“南向通”的资金,是参与“北向通”的约29.15倍。
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1月末数据也有同样表现,即“南向通”数倍于“北向通”。截至2024年1月末,参与“跨境理财通”业务的港澳个人投资者有4.6万人,内地个人投资者为2.5万人;“南向通”汇划金额高达130.13亿元,而“北向通”仅为7.87亿元。
随着跨境理财通2.0时代大幕拉起,南向通来势汹涌,不少试点银行以存款利率优惠、外汇兑换奖励、开户奖励等方式招揽客户。
以工银亚洲定期存款优惠为例,据其官网信息,自今年2月26日起至今年3月31日,符合资格客户以南向通账户通过手机银行购入1个月或3个月的相关币种存款,可享利率如下:存入1000港元及以上,1个月利率为9%,3个月利率为6%;存入1000美元及以上,利率提升为1个月10%,3个月7%。
据记者初步了解,除了工银亚洲,包括渣打香港、中信银行(国际)、招商永隆在内的试点银行,都针对南向通客户推出了被视为“短期促销措施”的较高利率产品。
“南向通推出短期高利率拓新产品和开户优惠活动,跨境理财通当下的确呈现‘北冷南热’。这种现象更多是阶段性的,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投资理财的密切联动,将会逐步均衡。”招行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招行认为,内地和港澳金融市场、产品差异较大,投资者需要有充分的了解和预期。“香港地区的银行,存款利率比较市场化,有时候会推出期限极短、利率极高(比如年利率20%)的存款产品,有时候还有送加息券之类的,内地投资者往往不太理解。”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对记者表示。
董希淼还提醒,投资者对港澳金融市场的制度和风险要有充分了解,比如香港地区股市没有涨跌幅限制,股票、基金等产品波动往往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