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内地个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易主 花旗中国卖汇丰中国买

李颖超 证券时报

  10月9日,花旗集团宣布将其中国内地的个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出售给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下称“汇丰中国”)。汇丰方面也同步宣布,与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下称“花旗中国”)达成协议,将收购其在中国内地的个人财富管理业务,覆盖花旗中国在全国11个主要城市的个人财富管理客户的投资理财资产及个人存款,约为36亿美元(截至2023年8月)。

  该项交易预计于2024年上半年完成。

  多维度深耕财富服务

  据了解,本次收购交易的业务范围为花旗中国的个人财富管理业务(不含保险代销),不涉及花旗中国的信用卡、个人房贷及其他贷款等其余零售业务。

  汇丰方面表示,该项交易将进一步巩固汇丰中国在外资银行中的市场领先优势,并对集团在内地市场推进的“大财富管理矩阵”策略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

  交易完成后,被收购业务将融入汇丰中国财富管理及个人银行业务的运营中,汇丰也计划邀请花旗中国服务于个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相关员工加入汇丰的内地团队。

  汇丰中国行长兼行政总裁王云峰表示,本次收购再次印证了汇丰立足长远、深耕中国市场的坚定承诺。“中国是汇丰集团重要的战略性市场,我们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抱有信心,并通过深度参与市场开放、持续投入业务布局,支持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他表示,作为汇丰中国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本次收购将提升财富管理业务规模,为进一步增长提供新的动能。

  目前,汇丰集团通过旗下的银行零售和财富管理业务以及环球私人银行服务、汇丰私人财富规划业务、全资持有的汇丰人寿保险和汇丰金科、拥有保险经纪和基金销售双牌照的汇丰保险经纪,以及稳步发展中的汇丰晋信等相关业务,持续提升大财富管理服务能级,以更好地把握中国内地市场的发展机遇,为本地客户创造价值。

  加码投入中国市场

  作为内地最大的金融业外商投资者之一,汇丰集团近年来持续加码中国市场,通过自身业务增长和战略投资并购,加速拓展业务、提升服务能力。

  “中国市场是汇丰在亚洲地区成为领先财富管理机构的关键所在。此次投资着力于进一步扩大集团旗下银行端的财富管理业务规模。”汇丰财富管理及个人银行业务全球行政总裁马励涛说。

  实际上,中国内地的财富管理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已经成为汇丰在亚太地区提升财富管理业务能级的发力点之一。

  在财富管理领域,今年4月,汇丰集团在中国内地市场正式启动“大财富管理矩阵”策略,标志着外资金融机构首次加入大财富管理赛道。

  目前,汇丰中国作为内地资产规模最大的外资银行,累计获批的QDII境外投资额度在银行同业中长期保持领先,其私人银行服务已拓展至6个主要城市。同时,汇丰集团已实现对汇丰人寿的全资控股,汇丰保险经纪近期亦获批基金销售牌照,成为内地首家同时持有保险经纪和基金销售牌照的财富管理机构。

  此外,汇丰私人财富规划师计划招募3000位,现已到岗1400余人。

  全球战略调整进行中

  从花旗方面来看,出售中国内地个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实际上是花旗集团2022年宣布逐步关闭中国内地个人银行业务计划实施的一部分。花旗方面也表示,继续坚定服务中国的企业和机构客户。

  早在2021年4月,花旗集团宣布了一项全球战略调整——退出包括中国内地在内的十余个市场的个人银行业务。2022年12月,花旗宣布逐步关闭其中国内地的个人银行业务,但不涉及其市场领先的对公业务。

  在宣布将退出个人银行业务的跨亚洲、欧洲、中东和墨西哥的全球14个市场中,花旗集团已完成了在澳大利亚、巴林、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等8个亚太市场的个人银行业务出售。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花旗集团计划于今年晚些时候完成在印度尼西亚的个人银行业务出售。除了关闭中国内地的个人银行业务,花旗集团也将关闭其韩国的个人银行业务,此外还将全面结束其在俄罗斯的业务。花旗集团还宣布,将寻求其在墨西哥的个人银行、小型企业和中型市场业务的IPO。

  1902年,花旗进入中国市场,并于2007年首批成功转制。目前,花旗服务在华运营70%的财富500强企业、300多家中国领先企业和众多新兴新经济企业。

  “这一交易符合我们的客户和员工及各参与方的利益。花旗扎根中国市场多年,我们对在本地的历史深感骄傲。”花旗中国负责人、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林钰华表示,花旗将继续坚定服务在华的企业和机构客户,支持他们的跨境需求,努力成为他们最佳银行伙伴的不二之选。

  花旗中国已获得了一系列的业务资格,包括本地基金托管人资格、首批“债券通”报价机构、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承销资格以及银行间债券市场结算代理人资格等。此外,花旗中国也是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报价行中的两家外资行之一。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