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持续向深向实
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有效,金融支持功不可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涉农贷款余额保持较快增长,截至6月末,全国涉农贷款余额54.64万亿元,同比增长16.0%;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2万亿元,同比增长21.03%,超过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0.3个百分点。
在破解“三农”问题、支持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涌现出一系列金融样板。例如,上半年农发行累计发放贷款1.61万亿元,同比多投2141亿元,其中发放933.5亿元贷款用于支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截至6月末,农业银行县域贷款规模突破8万亿元,增幅13.89%;邮储银行涉农贷款余额突破2万亿元,实现5年倍增,余额占各项贷款的比例超25%。
护种子、保耕地
全力保障粮食安全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聚焦种子和耕地,全力保障粮食全产业链信贷投放。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全国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3.5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7.78%,农业科技和农田基本建设贷款同比增速分别达到36.6%和35.6%。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和民生息息相关。今年以来,农业银行实施金融服务粮食安全行动,截至6月末,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2724亿元,增幅53.26%。邮储银行粮食重点领域贷款增速超41%。截至一季度末,光大银行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269亿元,较年初新增32亿元,种业贷款规模超20亿元。
抢抓农时是稳产增收的基础,为了抢收今年“头茬”夏粮,农发行提早为夏粮收购作出资金安排。截至6月5日,累计投放夏季粮油收购贷款69亿元,切实做到“钱等粮”。
防损也是增产。今年以来多地发生灾情,保险资金为防灾救灾做实风险减量保障。例如,人保财险紧急安排夏粮抢收专项资金1400万元,用于抢排田间积水、协助烘干运输、协调收割机械、防御次生灾害。
筑牢“大国粮仓”,不仅要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更要逐步建设高标准农田,助力粮田变良田。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地域广、投资大的特点,金融“活水”有序流入,为资金筹措分忧解难。截至6月末,国开行累计发放农田建设贷款235亿元,计划建成高标准农田425万亩,其中上半年发放43亿元。农发行致力于打造成为服务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办行,今年以来农地贷款投放超2200亿元。
防返贫、促增收
打造产业振兴金融样板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政策重心也从被动“扶贫”升级为主动“防贫”。随着农村金融体系逐步健全,金融资源向脱贫地区延伸覆盖。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脱贫地区各项贷款余额11.8万亿元;今年1至6月,脱贫地区农业保险保额8969亿元,覆盖农户3541万户次。
深入县域,上山下乡。邮储银行依托网点优势,深入推进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截至6月末,邮储银行建成信用村30多万个、信用户超千万户;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近7000亿元,居国有大行前列;农户信用贷款余额近2400亿元,年增速超50%。
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是防止返贫的前提。金融帮扶的质效有所提升,深度和广度有所增强。近年来通过发放财政贴息的小额信用贷款,有力支持脱贫群众发展生产增收致富。截至6月末,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贷款余额1880亿元,支持脱贫户和防止返贫监测对象438万户。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农业银行开展金融服务乡村产业发展行动,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截至6月末,乡村产业贷款余额1.81万亿元,增幅29.5%;积极实施金融服务乡村建设行动,乡村建设贷款余额1.84万亿元,增幅19.16%。
围绕乡村振兴新要求,金融机构应充分发挥所长,把国家安排部署落到实处,见到成效,彰显政治担当。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李一帆表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将产生巨大的金融需求,未来各类金融机构应加速补足短板,在加大涉农信贷总量投放力度的基础上,加强乡村地区金融风险管控,筑牢乡村金融风险防范屏障。通过提供更契合“三农”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更有效的金融服务,让更多金融资源惠及广大乡村地区,真正实现金融全面支持乡村振兴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