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征信链调查:串起八城市 破除银行“戒心”是关键
企业征信问题一直是困扰很多银行的问题,尤其是异地数据调取的权限问题难以解决。那么“长三角征信链”在全国率先提供了一种可推广的方案。
据记者了解,长三角征信链自2019年末开始筹备,是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牵头建设并管理,长三角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各地方征信管理机构共同建设而成的区块链征信平台。在此期间,2020年年中,长三角征信联盟成立,初期工作任务清单就是搭建和推广长三角征信链。
一位参与征信链建设的人士对记者表示,该项目由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和苏州征信公司牵头搭建软硬件环境和系统,截至目前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台州、苏州、常州、宿迁在内的江浙沪皖8个城市已联通长三角征信链,实现了企业征信数据的共享。
“主要是服务于长三角经济金融一体化,在全国也是领风气之先,银行借助平台可以在中小微授信业务决策中更为便利,覆盖了贷前、贷中、贷后。”一家参与征信链建设的银行人士对记者表示。
打通非信贷数据
相对于银行拥有客户的海量信贷数据,长三角征信链提供的更多的是非信贷数据。通过企业授权之后,银行可以在线调取长三角地区的企业信息,涵盖企业基本信息、经营信息、融资信息、抵押与查封信息、涉诉信息、负面信息和水、电、燃气公共事业信息等29项内容。有了这些非信贷数据,银行可以更清晰、全面了解企业,再作出授信与否的判断。
上海是今年2月加入长三角征信链的,但是截至3月末,短短两个月期间,上海节点累计查询1088笔,累计发放贷款61.6亿元,业务量增长显著。
记者从接近央行上海分行人士处获悉,第一批接入长三角征信链的上海区域内银行共9家,分别是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招商银行上海分行、宁波银行上海分行、广发银行上海分行、兴业银行上海分行、中信银行上海分行、上海银行。从机构上来说,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为主,另外有少数实力较强的城商行参与。
一位交通银行上海分行人士给记者举了个例子:浙江某新型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是浙江台州的一家民营企业,主要从事新型材料研发、建材的零售和批发业务,企业主王先生在融资时遇到了异地企业信息获取难的问题。通过长三角征信链平台台州征信节点,交行上海市分行查询到了王先生的企业基本信息、经营情况、信用评价信息等详细情况,并结合王先生个人资信情况,通过线上申请、线下尽调的“线上抵押贷”融资途径,帮助王先生很快获得了200万元的贷款额度,并享受到了利率优惠政策。
上海生腾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是长三角征信联盟的发起单位之一,也参与了长三角征信链的建设和推广,其母公司上海合合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启信宝事业部副总经理洪光对记者表示,长三角征信链目前正在试运行期,初期目标是服务于长三角地区金融机构的异地信用调查。
“各家地方征信企业都有自己的优势数据,比如需要被调查企业授权才可使用的未向社会完全公开的当地政府的数据,但各地之间并不相通。打个比方说,当苏州的银行想要做杭州企业的异地信用调查的时候,没有通畅的渠道向杭州当地征信公司查询相关的数据,而苏州本地的征信公司是没有杭州的公司的数据的。通过长三角征信链的数据打通,这家苏州的银行就可以获取杭州企业的信息、使得涉及到跨地域征信的小微企业信贷的便利程度有了很大提升。”洪光称。
据记者了解,目前在链上的有几种类型的主体,一是监管机构, 二是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三是生腾数据这样可提供更广泛数据的征信企业。长三角地区的银行在获得客户企业授权后向链上寻觅企业征信数据,而各地征信公司向链上的银行提供优势数据,再由与该银行签约的征信机构汇总整理并反馈。银行与贷款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随之缩小。
银行“同气连枝”难度较大
有接近筹备组的人士对记者说,虽然考虑过试点银行结合非银数据和信贷数据形成新的报告,共享到链上的这种方式,但目前还在讨论中,较难落地。
“银行是将这些数据视为商业机密,因此配合的意愿较弱。除非两种情况,一是央行或银保监会监督推进,二是能够形成一定范围的互惠互利。”上述征信链参与建设人士称,目前长三角征信链还很难具备前一种强制力,而互惠互利也要建立在多家银行都愿意“破冰”尝试,将自己的企业数据上传,然后足以交叉验证的基础上,实现难度很大。
一家华东城商行人士对记者表示,银行都是商业化机构,比的是“谁跑得更快”,因此很难在企业信贷上通力合作甚至“同气连枝”。
值得一提的是,长三角征信链上的这些非信贷数据也进入了监管的视野。2020年12月15日召开的“长三角征信一体化”工作会议上,人行公开表态,“替代数据在现代化征信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借贷信息的有益补充。市场化的替代数据征信信息互联互通是当前构建全覆盖社会征信体系的重要步骤。利用替代数据为金融和经济活动提供信用管理服务,在本质上属于征信活动,需要纳入征信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