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嘴街景 资料图
上海清算所技术值守人员全力保障系统平稳运行
6月1日,旭日东升,生气蓬勃的上海陆家嘴回来了。它沐浴在阳光下,以安静的坚守,诉说着有“东方华尔街”之称的金融城“金融运转之韧劲、城市发展之势能”。
经受了疫情考验,新的篇章开启。眼下,复工复产的号角响彻城市每个角落。正常的生活节奏陆续回归,城市元气正在恢复,希望的信念将盛放于这个夏天。
3月28日以来,这座因疫情静下来的城市,其核心功能仍然“静”中有“劲”。
——封控之下,实体经济遇冷承压、面临爬坡过坎,金融“活水”给予慰藉、润物无声;
——上万“金融人”逆行驻守,保交易、保运行,市场运行稳健;
——对外开放的姿态不改,畅通世界的金融“血脉”汩汩流动。
如常的市场脉动之间,蕴藏着城市发展之势能——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上海是金融市场开放创新的前沿,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版图,亦是国内、国际市场连接之枢纽。中国浩浩荡荡的发展大势不移,上海拥抱世界的进程驰而不息,稳健前行的动力充沛。
“静”中有“劲” 为实体经济“通经活络”
上海按下“暂停键”,上万“金融人”逆行驻守陆家嘴,保交易、保运行,市场运行稳健。
大上海保卫战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5月29日,上海推出《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从企业纾困、税费减免、补贴发放、投资吸引几个方面有序推进经济加快恢复和重振。
在上海按下“暂停键”的这两个月,金融脉动一直未息。为确保市场稳定运行,上万“金融人”驻守陆家嘴。
3月底的上海,春寒尚且料峭,人保资产交易员周伟在与时间赛跑。3月27日晚,周伟接到值守通知,深夜赶回公司驻守。赶到公司的当晚,他在睡梦中被电话叫醒,“业务部门说隔天放款需要用印,大家担心浦东封控之后会耽误投资项目放款,我又立马出门,赶在封控之前,拿到了相关文件。”周伟说。紧接着第二天,从早上8点到次日凌晨,项目投资团队紧张地推进放款审核工作。在对近百份合同和委托人缴款认购材料用印后,驻场同事们已精疲力尽。而一直在远程电话和视频配合的非标投资团队和项目投资团队的同事也长舒一口气:明天终于可以放款了。
3月29日一早,募集资金到位。这笔资金解了融资人开展抗疫工作的燃眉之急。“金融支持抗疫当仁不让。这也是人保资产第一笔全程通过远程办公方式,完成合同签署、放款审核和资金划转流程的放款业务。”周伟说。
疫情下,金融“活水”是为实体“输血”、纾困的关键力量。关于这一点,上海清算所运营部业务二部朱光感触颇深。上海清算所为债券招标发行提供技术支持、运营保障及日常服务,招标发行业务能否正常开展,关系到债券市场投融资功能的顺畅运转,与市场主体息息相关。在朱光及其团队的合力努力下,上海清算所近期推出50亿元“支持上海抗疫保供”主题金融债券,有力支持上海企业防疫保障和疫情期间维持供应链生产。
周伟、朱光,是此次“逆行”驻守、保交易保运行的“金融人”的缩影。多方守护下,上海金融市场“脉动”稳健有力。
串联实体与金融市场的要素市场,就是一面镜子。“金融基础设施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类似于经济生活中的高速公路。”上海票据交易所董事长宋汉光如是形容。
3月以来,受疫情影响,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加剧,降低融资成本迫在眉睫。“票据市场的突出特点就是与中小微企业联系紧密。”宋汉光告诉记者,眼下,数百万中小微企业通过签发和贴现票据,获得了实实在在的信用和资金支持。这种支持还通过票据的背书转让传导到产业链上的更多企业,数十倍地扩大了受支持范围。
要素市场还是保证各项宏观政策触达市场末梢的重要环节。宋汉光表示,央行的再贴现政策引导银行资金“精准滴灌”,使更多的中小微企业享受到了政策红利。3月以来,票据贴现利率保持下降态势,4月份平均水平为1.92%,比去年同期下降115个基点,初步匡算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超过200亿元。
据宋汉光透露,票交所“新一代票据业务系统”即将于今年6月投产上线。新系统将打通票据的全生命周期业务环节,灵活满足供应链贸易场景的企业支付诉求,为服务实体经济、防控业务风险提供更有力支撑。
“疫情期间,保交所各项交易服务功能实现了平稳、有序运行,同时持续创新完善功能服务。”上海保险交易所董事长任春生告诉记者。一方面,促进保险业更好地提供长期稳健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比如,保险中介服务平台完成SaaS系统全面升级、巨灾保险平台上线巨灾保险一站式线上交易服务功能等。另一方面,推动保险资金更好地对接和服务实体经济。今年,保交所子公司中保登已完成产品发行35只,新增发行规模278.16亿元,为超过2000家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工具。
政策层面也精心呵护,与金融市场主体形成纾困合力,护航实体经济。一段时间以来,为确保流入实体经济的血液更通畅,援企纾困措施密集出台,让实体经济吃下“定心丸”。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升效能。今年3.65万亿元新增专项债额度中,用于项目建设的额度已全部下达;去年提前下达的1.46万亿元额度中,截至3月底已累计发行约1.25万亿元。
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并重。4月15日,人民银行宣布降准,将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此外,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频频发力,包括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加快1000亿元再贷款投放交通物流领域……
“致广大而尽精微”。疫情之下,市场“无声”运行更胜有声。
“动”中有“势” 金融市场重燃信心
随着复工复产的号角吹响,金融市场的活力重新被激活,“信心回来了!”
5月16日晚上,俞立画正在清理行李箱。一转身发现,6岁的女儿悄悄走到了身旁。“妈妈,你能不走吗?”女儿拉着她的衣角,一直不放。
俞立画是光大保德信基金综合管理部的一名员工。这波疫情以来,俞立画的22名同事一直值守在公司。当得知可以返岗换防时,她马上报了名。“妈妈是去上班,不过两个礼拜就回来啦,你要在家听话。”
第二天一早,俞立画趁女儿还没醒,就坐上了开往公司的专车。当俞立画走进办公室的那一刻,看见胡子拉碴、不修边幅的男同事时,她都忘了自己当时的表情是哭还是笑,只记得那天晚上她在公司睡得很踏实。
复工换岗,正在上海各个金融机构的写字楼里推进。
5月28日,是平安资管交易运营执行总经理陈吉佶驻守公司整两个月的日子。“经公司协调,平安资管7名员工将入驻公司,第一批驻守的小分队可以下班回家,大家辛苦了!”作为公司驻守团队的负责人,她的手机上弹出了一条消息。
当天晚上,陈吉佶整理好衣服,扣上行李箱。“来的时候穿的是羽绒服,没想到现在要穿短袖了。”
5月29日早上10点,陈吉佶和其他两位小分队同事准时坐上了公司安排的专车,回家。车启动的那一刻,他们看着彼此,相视一笑。
信心是黄金。随着复工复产的号角吹响,金融市场的活力正在重新被激活。
5月20日,早盘沪指快速站上3100点,屏幕下方的两市成交额不断扩大。“信心回来了!”看到A股市场的反弹,太平资产副总经理徐钢欣慰不已。
5月16日上海分阶段推进复商复市以来,A股在美股大跌的情况下连续走出低开高走的“独立”行情,5月20日当日两市成交额更是由此前的8000亿元增至9000多亿元。
底气何来?徐钢说,“作为重要的金融中心,上海承担着国内国际市场战略连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重要作用。复工复产后,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与效率将进一步提升,市场对实体经济的信心会被重新点燃,资本市场将信心倍增。”
“公司一直以来加强对科创型上市公司和民营企业的投资,高度重视对这些企业的支持。”徐钢告诉记者,在太平资产股票投资中,对民营企业的投资占比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对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半导体、创新医药等行业也保持较高的配置比例。此外,还积极响应上海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提升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影响力的号召,积极参与张江自主创新50ETF基金的认购,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对于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信心。
在5月16日上海宣布陆续推进复商复市的那一天,中信证券研究部的一篇研报标题,赫然写着八个字:市场信心逐步回复。“疫情防控局面有明显改观,复工复产更是会推动经济开始趋势性好转。投资者信心开始逐步回复,A股韧性也明显增强。”
外资加码 “东方华尔街”雄心不移
疫情并未动摇众多外资资管机构布局上海的决心。全球金融巨头们的纷纷加码,是在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乃至中国经济投下信任票。
在5月29日发布的《行动方案》中,上海在投资引入方面放出大招:支持外资机构继续在沪落地QDLP、QFLP,并鼓励其在沪设立全球或亚太投资管理中心。
衡量一个金融中心城市的经济温度,首先是看资金往哪里去。
即便是在上海疫情最为吃紧的阶段,仍有汉领资本、建银国际、鼎晖投资、集富亚洲(二期)等4家机构先后申请参与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贝莱德基金、安中投资两家机构申请参与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试点。5月初,上述6家资管机构试点资质均已获批。
国际资管机构巨头的布局动向,往往被视为预判经济前景的晴雨表。显然,这次疫情,并未动摇众多外资资管机构布局上海的决心。
“我们相信并长期看好中国市场的潜力与弹性。”成为首家参与QDLP试点的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后,贝莱德中国区负责人汤晓东这样解释他们的决策。“贝莱德在中国开展业务已经超过15年,一直见证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非常荣幸能够参与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开放的重大历史机遇中。”
作为长期主义的践行者,国际资管机构在过去两个月持续加码中国金融市场,背后深意不言而喻:疫情干扰是暂时的,中国市场给外资的回报却是长期的、确定的。
除了首次申请新额度的机构,还有多家国际资管机构看好上海未来发展,计划加大在华业务,于日前提交了追加试点额度的申请:瑞信投资、品浩投资、瑞锐投资三家QDLP试点机构,分别获准追加额度2亿美元、2亿美元、1亿美元,获准总额度分别达到4亿美元、4亿美元、1.5亿美元;海纳华、信旌投资两家QFLP试点机构分别追加0.7亿美元、5亿美元投资额度,获准总额度分别达到7亿美元、10亿美元。
目前上海金融市场年成交总额已突破2500万亿元,外资金融机构占到上海金融机构总数的三分之一。截至2020年末,全球排名前20的国际资产管理机构已有17家来沪展业,在中基协备案的33家外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有29家落户上海。
衡量一个金融中心城市的发展厚度,还要看人才的流动。
作为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最齐备的城市之一,上海对金融人才有着明显的虹吸效应。上海因疫情封控的两个月中,来自全球的人才涌动并未止息。
5月10日,高盛集团宣布任命E.G. Morse为中国联席主管兼中国全球市场部主管,常驻上海。在此之前,E.G. Morse常驻地为新加坡。
“中国全球市场部主管一职是高盛新设立的岗位,未来E.G. Morse将负责拓展高盛全球市场部在华客户业务和产品方案。”高盛集团相关负责人补充道。
而现任高盛中国首席行政官Kent Wasson已于2021年起常驻上海。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不含海外招聘,高盛已先后向中国内地派驻员工约50人次。
疫情并未改变外资机构们在中国招兵买马、扩展版图的步伐。在不断输送外籍高管的同时,他们也越发关注对本土人才的吸纳。
知名资管机构富达国际于4月20日宣布任命黄小薏为公司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黄小薏将常驻上海,负责管理富达在华的资产管理业务。“中国是富达国际的长期重点市场之一。黄小薏的任命更是彰显了我们对中国市场的承诺。”富达国际亚太区(日本除外)董事总经理马瑞杰(Rajeev Mittal)这样说道。
摩根大通集团于4月下旬发布了在华招聘启事,其中有一半以上的职位需求落在上海。贝莱德基金同样在4月下旬发布了数个热招职位,全部岗位均落于上海。
摩根大通方面表示,目前摩根大通仍在全球招聘人才,用以在中国布局包括证券公司在内的各项业务。接下来在上海的人员招聘会稳步增加,不仅会招募全球各地希望来上海工作的人才,亦会吸纳本土人才。
正如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梁治文所言:“我们是用五年、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乃至更加长远的视角来看待这个市场和我们的投入。”
衡量一个金融中心城市的发展潜力,最重要的是开放和包容的制度。
作为我国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的高地,尊重规则和拥有国际化视野,早已经成为上海的城市基因。外资机构选择落子上海,是因为上海强大的资金实力和信息服务能力不会因疫情改变。
在疫情期间,上海推动金融双向开放的努力仍在持续:上海QFLP试点、QDLP试点资质的批复就发生在疫情期间,由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会同多个相关部门,调整试点联合评议流程,通过线上评议的方式,做到风控不松懈、服务不掉线、业务不延期。
多年来,上海在金融开放方面先试先行,QDLP就是上海于2013年先试先行的创新项目,一大批国际资管巨头借此“尝鲜”中国市场。2016年后开始在中国备案成为WFOE PFM的外资机构,几乎都起步于上海试点QDLP。
作为金融创新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过去几年的金融业扩大开放中,上海金融业诞生了多个全国第一:首家外资独资公募基金公司——贝莱德;首家外资绝对控股的基金管理公司——上投摩根;首批新设外资控股券商——野村东方国际、摩根大通;首家外资控股理财公司——汇华理财;首家外资独资保险资管公司——安联保险资管;首家合资独立基金投顾机构——先锋领航投顾。
“上海是一座充满韧性和活力的城市,拥有坚实的经济基础,优质的营商环境和开放包容的基因。对于全球企业而言,这些优势和吸引力不会因为疫情而减弱。”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兼行政总裁王云峰说道。
全球金融巨头们的纷纷加码,是在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乃至中国经济投下信任票。
秉持开放初心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必将迸发出更加强盛的活力!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特别链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新华网政府部门交易机构证券期货四所两司新闻发布平台友情链接版权声明
关于报社关于本站广告发布免责条款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22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