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优不救差 市场化资本驰援上市公司
2018年以来不少上市公司股价腰斩,大股东质押股权濒临平仓,形势岌岌可危。在地方政府实施的“纯国资”驰援模式之外,国资也频频向市场化资本抛出橄榄枝,共同驰援上市公司。
目前,一些市场化资本开始入局,加入驰援上市公司的行列,但帮助上市公司化解当前困境显然不是他们的唯一目的,这也被他们看作是难得的投资机会。更为关键的是,市场化资本的驰援对象显然是有选择性的,只有拥有核心技术和能力的公司才能纳入视野。
市场化资本入场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在目前A股3556家上市公司中,其控股股东累计质押比例90%以上的共465家,而其中更是有119家的累计质押比例已经高达100%。在今年A股的调整中,不少上市公司控股股东随着股价不断下挫,面临着平仓的风险。
因此,在深圳市率先展开国资斥资数百亿元驰援上市公司的范例之后,其他地方政府也纷纷效仿,北京、广州、杭州等地也推出了各自的驰援计划。不过,不同于这些纯国资的驰援方式,一些市场化资本也开始进入这一领域。
如10月24日,在珠海市政府支持下,珠海基金、鲲鹏资本、鑫根资本等投资机构召开了一场“驰援母基金”闭门峰会,拟共同发起设立“粤港澳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驰援母基金”,该基金首期规模将达100亿元。不同于此前的深圳“纯国资”驰援模式,本次的“驰援母基金”涵盖了国资和市场化资本两方面的资本力量,以市场化基金并购方式驰援低迷的资本市场。
对此,源星资本董事长卓福民认为,部分业务基本面比较好的上市公司由于高杠杆,流动性发生困难,股价大挫,对A股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不利,如果适当加以引导并以市场化机制推动并购重组,辅以监管措施上的支持,应该有一定体量的市场直接融资资金介入,起到稳定剂的作用。此举不放大杠杆、不行政干预、不改变严监管方向,有利于稳定股票市场、稳定实体经济、稳定民营投资信心,也将对中国的私募股权并购基金的崛起有深远的意义。
深圳一股权投资机构人士也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在二级市场调整的背景下,参与一些暂时遇到流动性困难的企业渡过难关,这其实不论对企业还是出资的投资机构都是好事。一方面解决了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困境,另一方面则是投资机构也能在较低的价格下获取优质资产,对投资机构而言是难得的机会。”
救优不救差
目前,虽然各地各类的驰援计划层出不穷,但其中一个共同特性就是去驰援那些有真正技术含量的上市公司,而在市场化资本的介入下,这种选择性驰援和解救的特性也将会愈发明显。
对驰援对象的要求实际上早已确立——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参与设立上述“驰援母基金”的珠海基金董事长郭瑾就指出,近期珠海基金的工作重心就是在挖掘上市公司中值得驰援的企业。那些产能过剩,没有核心技术,没有持续造血能力,只能让其淘汰出局,否则中国经济会再次被绑架。这是考验投资人的定力、眼光和专业水平的时候。
另一金融机构人士也表示,坚定看好中国股市。当然,并非所有股票都值得投资,因此要有针对性的驰援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优质企业。这也就意味着,一些落后产业的公司可能不会得到驰援资金的支持。
“但愿民企经过这次洗礼,能涅槃重生,也相信中国资本市场必将走向繁荣。经过本轮调整,A股投资价值已经初步显现,部分上市公司已进入价值投资区域。驰援那些股价被‘错杀’且具有核心竞争能力,拥有核心技术,估值合理、前景良好的优质上市公司。”中平资本董事长王开国说。
国资仍是主力
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虽然目前监管层为部分市场化资本进入这一领域打开了便利之门,但实际上在承担着主要驰援任务的资金中,国资仍然是主力,市场化资本参与程度仍较低。同时,部分驰援计划虽然是采用了市场化的处理方式,但资金来源依然还是国资。如在中国证券业协会主导下,由11家证券公司达成意向出资210亿元设立母资管计划,用市场化方式帮助上市公司走出困境,其未来希望吸引资金达1000亿元,但资金来源还是银行、保险、国有企业和政府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其他多个地方政府的驰援计划中,都试图吸引市场化资本入局。
为此,记者询问了深圳多家投资机构,他们均表示目前还尚未参与相关事项:“目前这类驰援主要还是政府主导国资在做,市场化资本参与较少。”在前述人士看来,市场化资本在参与驰援计划时,虽然在项目判断上有自身的专业的优势,但在项目选择、退出上会担忧没有自主权,毕竟即使是市场化资本参与设立的驰援基金中,国资仍然也是占据主导地位。
事实上,在地方国资不断发起驰援的过程中,也愈发认识到驰援不能单靠国资,吸引市场化资本参与也成为地方国资驰援时的目标,但这条路依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