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在海尔集团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仪式上,由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与海尔合作共建的“生态品牌研究中心”揭牌成立。继今年4月份青岛海尔在全球家电行业率先披露“生态资产”以来,海尔集团“生态品牌”概念,再次引起业界广泛关注。海尔的“生态品牌”为业界提供了一个先行案例:广大工商企业如何接驳物联网时代?有哪些创新维度可资借鉴、发力探索?
(一)时代产出“生态品牌”
海尔创牌中心展示馆的历史陈列墙上,定格着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的一句话——“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这句话提出于2016年前后,既是对海尔集团前几十年发展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海尔企业文化与价值观的凝练升华,持续牵引着海尔敏锐洞察时代之变,充分借力新思维、新技术进行颠覆革新。
21世纪至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数字化革命席卷全球,把人类快速推向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时空关系在物联网时代被解构重生,曾被信息壁垒遮蔽的个性化需求浮出水面、海量爆发。“物联网之父”凯文·阿什顿认为,从细微处着手,造福世界,就是物联网。
为积极适应新变化、新发展,海尔集团把打造“生态品牌”,作为接驳物联网时代的战略选择。2018年初,海尔全球首创提出物联网背景下的“生态品牌”概念,在产品品牌、平台品牌之后,对品牌内涵进行了革命性的迭代和创新。海尔打造“生态品牌”,通过运用数字技术,洞察用户个性化需求,持续为用户动态构建可以满足其需求图谱的整个生态圈,并不断迭代升级,实现生态圈内,包括用户、创客、供应商等主体共同增值。
实际上,在平台品牌发展阶段,海尔就开始在超前研究和超前战略的逻辑下,率先布局生态品牌。在短短三、四年时间里,海尔建成了顺逛社群交互平台,覆盖113万网络触点,实现与用户的零距离对话。建成U+智慧云平台,连接2000万具备软件操作系统和数据挖掘能力的“网器触点”,汇集海量用户导向的开发信息资源,实现体验场景快速迭代。建成大规模定制平台COSMOPlat,聚集全球390万家研发、制造、模块商等资源,让智慧家庭解决方案可以快速、精准地大规模定制。
到正式提出“生态品牌”概念时,海尔“生态品牌”已经形成模式,且具备“引爆”条件。据青岛海尔4月份发布的2017年报&2018年一季报显示,青岛海尔2018年1季度实现生态收入6.2亿元,其中,包括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收入5.66亿元,U+智慧家庭云平台生态收入0.54亿元。
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说,物联网时代,品牌之间的竞争将逐渐转移到生态构建的竞争上,发展品牌应该是打造生态品牌。海尔在全球范围内第一个提出构建物联网时代的生态品牌,重点是围绕用户最佳体验,建立围绕用户体验不断迭代的生态系统,创造更多的生态价值。
(二)多维创新破“界”促“融”
2005年,海尔提出“人单合一”管理模式,随后的十几年里,又发展出“用户乘数”“创客所有制”“共赢增值表”“生活X.0”等创新概念和管理工具。在不断的“破“与”立“中,海尔聚焦企业发展各阶段,内外部环境的主要矛盾和变化,依托开放、动态、网络式的创新体系,落实前瞻布局、抢占发展先机。
海尔“生态品牌”概念的提出也不例外。在从“人人互联”到“万物互联”的技术演进背景下,传统用户信息的主观反馈,实现了向设备大数据反馈并行并重的进化升级,真正促成了企业从设计制造到终端服务再到用户体验之间的“零距离”。海尔首创“生态品牌”,在多个维度上对业界的经营思维带来深刻冲击。
一是以生态扩容品牌内涵,改变了衡量品牌价值的关键绩效指标。传统意义上,“溢价能力”和“忠实粉丝量”是衡量品牌价值最重要的KPI。而在海尔“生态品牌”概念下,品牌已不仅仅局限于市场经营领域,其对企业组织系统化升级的拉动意义,将在用户导向的生态系统中不断放大。对企业构建物联网时代竞争力的贡献度,成为衡量品牌价值的又一重要指标。
二是创牌“生态品牌”,将颠覆传统盈利模式。对此,今年5月份在天津召开的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张瑞敏作了相关解释。他说,经济学有一个规律,叫边际效益递减。“生态品牌”通过建成生态圈,可创造生态收入,则一定是边际效益递加。有的产品甚至可以免费,但通过提供解决方案,得到更高的生态收入。
同时,海尔首创“生态品牌”,更加注重打造有温度的社群和生态圈。这种生态系统环境下,用户更愿意对产品和服务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从消费心理角度来看,由于人们总是更加看中自己的劳动成果,往往也很容易对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品牌更加重视。如果品牌能够有很好的回馈机制,就会进一步得到用户认可,从而使用户粘性不断提高、生态圈持续扩容。
三是品牌从平台到生态,是边界的打破与网络式的融合。一方面,生态品牌打破了资源边界、信息壁垒和无效运营环节等,面对消费升级,用户对美好生活需求的不确定性,可以通过整合全球化的创新链、供应链资源,基于海量的用户个性需求的信息分析,给出具有共性关键要素的确定性解决方案,即个性化规模定制。另一方面,“生态品牌”促成零距离的供需之融,实现企业与用户关系从交易到交互的转变,形成用户生态网。与此同时,“生态品牌”模式促成合作之融,实现在生态圈内员工、创客、供应商的共创共赢,组织生态网由此诞生。
(三)“生态品牌”背后的商业遵循
在《商业的本质》一书中,杰克·韦尔奇指出,科技革命给市场带来了巨大变化和诸多杂音,但不能迷失商业中最核心的东西。海尔集团创设“生态品牌”,其实质是,呼应时代之变,更加精准地把握物联网技术与时代背景下那些既恒定不变、又急速进化的商业遵循。
海尔“生态品牌”的发起仍以用户为核心。无论是打造“用户传感器”的网器产品,还是与用户“零距离”,推动从交易到交互的根本性转变,海尔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都是聚焦用户体验,创造用户价值。而海尔洞察和满足用户的痛点需求,快速实现个性化的规模定制,把价值理念落实到实际运营中的“实现力”,则是充分释放了物联网带来的时代红利。
海尔“生态品牌”的发展仍以创新为驱动。在“人单合一”管理模式上发展起来的“生态品牌”,本身就是覆盖产品设计、市场品牌、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系统性创新。而“人单合一“模式通过把员工价值与用户价值进行勾连,有效发挥激励作用,创造出更适宜创新的整体环境,则为海尔生态品牌发展和实现品牌引领,提供了丰沃土壤。
海尔“生态品牌”本质上释放了商业诚信和效率等原则的“乘数效应”。一方面,在“生态品牌”下形成的生态系统,对诚信环境提出更高要求,“信任”成为维系用户粘性的关键要素,传统的口碑营销方式在生态平台上,重新焕发生机,倒逼企业不断进行优化与升级。另一方面,借助数字化技术打造的生态系统,打破时空限制,实现信息高效“对流”,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各环节的整体运作效率,体现了海尔高效发展的诉求。
当前,在数字经济正对工业经济进行“降维打击”的非对称商战市场上,海尔集团超前提出“生态品牌”应变之策,无疑为大量传统工商企业重构物联网时代竞争力,探索盈利新方向,提供了解题思路。可以预见的是,海尔此次与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合作设立“生态品牌研究中心”,不仅将加快海尔生态品牌的发展进程,也将为我国品牌强国战略开启新的探索空间。(中国经济信息社分析师沈杨子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于2017年6月启动,旨在整合丰富的媒体资源、强大的传播实力和专业的智库力量,为我国优秀民族企业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提供有效渠道,为唱响中国品牌加油助力,为我国民族企业进一步走向世界铺路架桥。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特别链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新华网政府部门交易机构证券期货四所两司新闻发布平台友情链接版权声明
关于报社关于本站广告发布免责条款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9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