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记者 刘 畅
2016年6月15日北京时间凌晨5点,明晟公司(MSCI)宣布将延迟把包括中国A股在内的诸多市场纳入新兴市场指数。中国A股将继续保留在2017年评估系列之中。这意味着A股闯关MSCI再度失败。
正如一段美满婚姻需要“你情我愿”,MSCI与A股也存在相互需要的基础,但是时机却不成熟。
从某种程度上说,MSCI再次拒绝将A股纳入国际指数体现了其一贯的理性、谨慎的风格。那么反之,我们的市场、我们的机构、我们的投资者,在看待此事上,是否也需要保持更多的理性?
MSCI需要A股
中国股票市场的规模、中国经济在全球市场的地位,都决定了MSCI旗下的“新兴市场指数”以及“全球指数”不可能一直将中国A股拒之门外。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5 年中国股票市场的总市值位居全球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欧洲。虽然中国的经济增速逐渐放缓,却依然是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从长期的视角来看,A股市场最终反映了中国经济不断增长的基本面。但在反映经济基本面的方面,目前MSCI追踪的与中国市场相关的标的(主要是海外“中概股”)都无法与A股相比。
其次,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A股具有“特立独行”的牛脾气。
现在全球经济、金融的密切程度越来越高了,但对大型投资机构来说却可能是一场灾难。因为如果市场的关联性越来越高,那在资产配置的时候,即使“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也没有用——要碎一起碎!
用桥水基金中国区总裁王沿的话就是:“资产配置越分散越好,越没有相关性越好。”
他认为:“如果能找到10个到15个相关性只在10%—20%的产品,那么组合就非常完美,可极大降低风险。”
而恰恰A股市场是个与众不同的“篮子”,在全球市场处于特殊的动荡时期尤其如此。2006年春季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全球资本市场都被吓傻了,而A股依然在牛市途中;2014年,欧美以及日本等主要国际资本市场表现平平,而A股全年涨幅52.87%(略输于阿根廷股市59.14%的表现),名列全球第二 。
对于国际大机构追求的“弱相关性”配置,A股的特性相当完美。
A股需要MSCI
当然,好买卖都是双赢的。应该说,A股也需要MSCI。
如果A股被纳入MSCI旗下的“新兴市场指数”,海外机构将被动投资A股相关标的,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预计将有数以千亿美元的海外资金流入A股市场——这个逻辑是非常直接也非常明显的。
但是,除了资金,MSCI 纳入A股将带动A股市场的估值与全球市场接轨,也将带来投资者结构与投资风格的变化,这才是更深层次的改变,也是中国资本市场最迫切需要改变的地方。要不然,隔个几年就来一次股灾,谁不怕呀?
中金公司的研报指出,参照韩国经验,加入MSCI后,韩国市场的估值中枢在中长期明显向成熟的美国市场靠拢;且历次纳入比例的上调,都会对韩国市场估值在短期产生作用,带动市场估值向美国估值水平调整;如果MSCI纳入A股,预计也将带动A股市场的估值与全球市场接轨。
中金是大机构,说得很含蓄。啥叫“估值与全球市场接轨”啊?用私募大佬但斌在今年4月初(当时上证指数约3000点)一个论坛上的讲话,可以很好地解释这点。
他说:“我们去看纳斯达克PE的情况,可以看到它在经历股灾之后,它的PE基本上是30多倍,而现在A股的情况,经历了3轮股灾了,从中位数的估值看,创业板PE的是86.8倍、中小板PE是63.6倍、主板是36倍,这还是很贵的估值。”看来,大佬就是有经验,别再被“平均PE”蒙蔽了,看中位数吧,中位数PE才能反映市场真相。
总结一下,就是A股进入国际指数有助于市场估值更加理性。
在投资者结构与投资风格方面,中金公司认为,如果A股加入MSCI,有望给A股市场带来更多的海外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从而改变A股市场以散户为主的投资环境,改变成交频繁、换手率高的投资风格;同时,业绩稳健的蓝筹股和行业龙头将获得海外投资者更多的青睐。
一句话总结,境外长线投资者来了,有助于“价值投资”理念在A股生根开花。
MSCI虽美,却是“远水”
5月份,A股市场借助“纳入MSCI”的预期呈现反弹走势,但应该明白的是,MSCI虽美,却是一股“远水”。
根据测算,即使MSCI今年纳入A股,也要在2017年6月左右正式执行。
而MSCI前中国区研究总裁王崎(负责领导A股指数纳入的研究咨询工作)指出,根据MSCI客户的结构,20%的资金量来自纯被动型投资者,这部分资金需完全复制指数,一旦纳入后将按部就班地第一时间进入A股市场;至于主动型管理资金在何时进入就无法确定了,可能将在几年内逐渐流入。
由此可见,即使今年A股纳入MSCI,潜在的海外资金也不会一股脑涌入。
值得关注的是,在MSCI发布声明之前,市场对“A股被拒”已有预期。
凯投宏观的策略报告中指出,MSCI承认中国扫清了不少A股纳入所面临的障碍,但政府在过去一年对市场的干预,使得A股的吸引力和监管环境的可信度大大降低。
在MSCI公布结果的前几天,投行美银发布报告称,很多被动型国际基金乐见中国A股加入MSCI国际指数,而相当一部分主动型基金则持相反意见。
美银指出,MSCI的角色主要反映市场参与者的意见,而据该行与客户的沟通,很多被动型基金经理乐见A股入MSCI,但有相当多比例的主动型基金经理则持相反意见,而MSCI大约80%以上的客户属主动型基金。
此外,被喻为“国际赌场”的新加坡富时中国A50期指,也在赌A股入MSCI不成功,其未平仓合约(OI)于6月初不寻常地暴增至逾50万张,总值逾418亿元。
对于此次MSCI再拒A股一事,知名股评家贺宛男指出:“目前的技术性障碍主要体现在资本自由流动、境外发行衍生品两方面。前者将随着中国资本账户的逐渐开放而开放,后者则体现了当前情况下监管层对市场保护的一种措施。”
A股走牛还要靠自身
很多投资者希望MSCI能成为中国股市再度走牛的催化剂,但是抛开市场短期炒作的因素,如果分析当下市场基本面状况,A股尚不具备立即走牛的客观因素。
知名股评家贺宛男也认为:“A股市场走势主要受自身的基本面情况主导,外部的因素例如‘是否纳入MSCI’、‘美国是否加息’都是短期因素,市场或炒作概念,但国内宏观经济因素、企业微观运营状况才是决定A股走势的核心因素。”
具体而言,恐怕唯有制度、杠杆率、经济改革等方面有本质变化,才可能再闻牛蹄声。
首先,制度重建。
去年6月份股灾之后,中国资本市场诸多制度性漏洞赫然曝光。
首先是防范内幕信息泄露、防范内幕交易方面存有漏洞。股灾以来,中国证监会已有若干官员以及知名券商的多名高管在接受调查,可见漏洞之大。
其次,“公募基金抱团坐庄”这种新式操纵股价的现象在A股市场出现,目前毫无相关制度可以制约。用知名财经评论家水皮的话就是:“公募基金甚至明目张胆地以抱团取暖的方式集体坐庄创业板和中小板,更是直接挑破证监会的监管底线,成为市场最大的破坏力量。”
此种案例非常多。近期的例如“大港股份(002077,股吧)”,在基本面没有太大变化的背景下,今年3月以来该股的涨幅已经达到64%。诡异的是,这只小票700多倍的市盈率,仅2.5亿股的流通盘,其中约一半的流通盘是国资背景大股东持有,剩余的约30%则由8家基金持有,其中仅易方达一家旗下的基金就有4只。
再次,尚没有严格的退市制度。如果没有严格的退市制度,“注册制”也无从谈起。
客观地说,股灾之后,中国资本市场在制度性建设方面也有所进步。例如,以前市场没有“平准基金”,股灾之后以“中金”为首的“国家队”已经具备了平准基金的雏形。
然而,国家队最初救市的目的是“解救流动性危机”,但其后一阶段,在没有流动性危机的时候,国家队频繁拉升指数、频繁干预市场,则违背了这个目的,这依然是制度缺位使然。
第二、降低杠杆。
股灾发生已经一年,但“高杠杆”从未离去。场内融资高杠杆、保险资金入市用杠杆、股权激励资金入市用杠杆、基金专户资金入市也用杠杆。此外,还有一大批违规入市的资金,到底有多少没有人能说清,例如银行票据辗转而来的资金、P2P等理财机构入市的资金等。
即使是单单看“两融规模”,降杠杆的目标也还没有达到。截至6月8日,两市融资融券余额约8390亿元,相当于2014年12月份的水平。
这轮牛市始于2014年7月份,赚钱效应持续半年后,在当年12月出现资金集中入市的盛况,两融规模也急剧放大。牛市启动前的两融规模在4000亿—5000亿元之间,所以,目前的两融规模还是很高。
第三、经济见底或改革见效。
2014年牛市的起因在于市场对“深层次改革”的预期。目前,国际市场错综复杂、危机潜伏,国内经济尚在探底途中,改革之路遥遥。未来几年,如能经济见底或改革明见成效,则有助牛市氛围形成。
(短评)自助者,天助也
文/ 本刊记者 刘 畅
A股国际化、境外长期资金流入A股,从长期看这是利好A股的因素。
但是,正如人的身体,要想强壮起来,不能只是冀望外部补药。所以A股首先要自身强壮,外界的力量才能锦上添花。
如今A股市场一大被诟病之处就是“过多的市场干预”,例如,5月26日上证指数跌至2780.76点(在11点01分左右)后,以中信证券(600030,股吧)为首的券商团队便开始集体发力,带动大盘出现一波迅速拉升。
为何是在2780.76点位置拉升呢?因为自从5月初大跌后,大盘在2800点附近已经横盘3周,前期盘中低点正是5月8日创下的2781.42点。
此外,还有2月29日的先跌后升,也是盘中跌到2638.96点后(与前期低点2638.30相差0.6点)拉升。
如此“神控盘”,是否有点恐怖呢?别的小伙伴还敢一起开心地玩耍吗?更别说外国的小伙伴了。
值得注意的是,有关方面多次在不同场合明确——“股市要回归市场化”。应该说,回归市场之路就是中国资本市场的“自助”之路,除此无路可走。
可以预见,未来国家队的动作一定会越来越小、越来越少,直到消失,投资者当拭目以待。
“自助者,天助也”——这句话不仅需要中国资本市场加以铭记,对普通的投资者个人来说意义更大。
股市里永恒的真理就是——强者赚弱者的钱、少数人赚多数人的钱。这里的强者是指“有知识、有理性思维、能够前瞻性判断市场趋势的人”。
如果能成为这样的少数派,你会发现在A股市场“冒较小风险、赚大钱的机会”(即价值投资机会)实在太多了,这可谓“天助也”。
但是,很多投资者有个误区,觉得自己很特别,觉得自己运气好,所以一定会赚钱。
事实上,如果一入场就带着这种赌博的思维,那么也休怪这个市场吞没你的本金了。
-------------------------------------------------------------------
(背景资料)
当前的进展与分歧
在2015年市场分类结果的公告中,MSCI提及了A股市场存在市场准入尚待改善的三大关键问题。经过一年的努力,这些问题的改善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额度分配流程方面:流程更加合理,透明。目前,QFII和RQFII的基本额度分配(50亿美元以下)已经由资产管理规模自动决定,增加额度不存在特别限制。
2.资本流动限制方面:部分限制措施已经改进。对海外投资者的主要限制体现在三个方面,包括资金汇入汇出的频率、本金锁定期以及本金的汇入期限。目前QFII资金汇出的频率已经调整为“每日”,本金的锁定期也由1年调整为3个月,同时本金的汇入期限已经移除。
目前,在资本流动性方面也有尚待改善的问题。例如:QFII每月汇出资金总规模不得超过境内资产20%的规定、由沪港通日额度导致的潜在交易不确定性等问题。
3.受益权属界定方面:监管部门已经作了相关说明。在现行的沪港通机制中,两地的结算公司是资产的名义持有人。MSCI认为更加清晰的最终受益权属界定对海外大型机构投资者十分重要。证监会对此进行了针对性的回应,但还缺乏相关法规保证。
MSCI在今年的征询文件中又提出两项新的问题。
1.大面积停牌。去年下半年A股市场大幅波动,曾出现大面积停牌现象。海外投资者普遍担心如此大面积的停牌妨碍正常的交易秩序,令市场的流动性承压。沪深两交易所于今年5月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股票停复牌业务,最多停牌不超过5个月。境外投资者认为,仍有可改善之处。
2.反竞争条款。目前,在境外设立A股相关的衍生产品需征得上交所、深交所的批准。而海外机构希望能够更自由方便地推出衍生产品。对于这个需求,上海、深圳交易所还没有进一步的回应。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特别链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新华网政府部门交易机构证券期货四所两司新闻发布平台友情链接版权声明
关于报社关于本站广告发布免责条款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