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前,当中欧商人穿梭往来于古丝绸之路时,食品既是补给商队的生命之源,也是他们了解沿途国家文化的窗口,更是贩卖的商品、交流的工具、农业改良的途径。如今,中餐已成为世界接受度最广的中国文化;世界各地的美食也走进中国,成了中国百姓的日常佳肴。
在国际交流过程中,美食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它不仅联结着国与国,同时也联结起了每一个人。
小面作为重庆市民的传统面食,因其独特口感,近年来闻名全国。狭义的重庆小面指麻辣素面,分汤面和干溜两种;广义的小面还包括有臊子的面食,如牛肉、肥肠、豌豆杂酱面等。一碗小面辅以辣椒、蒜泥、高汤、老姜、油酥黄豆、香葱、香菜、花椒、芽菜、芝麻、榨菜粒等10多种佐料,调配出鲜香麻辣味道,受到顾客欢迎。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影报道
中国美食“遍地开花”
美食不仅承载着提供营养、延续生命的作用,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是最易于传播和接受的文化。
在中国人的节日餐桌上,饺子绝对是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而在与中国相隔万里的波兰,人们对饺子的喜爱也毫不逊色。随着中波两国贸易往来和人文交流日趋频繁,多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饺子也逐渐上了波兰人的餐桌。
马切伊在波兰一家外企工作,学习西班牙语的他对中国食品了解并不多。第一次吃到地道的韭菜鸡蛋馅饺子时,他说:“这种蔬菜有一种独特的味道,很香,和波兰饺子的味道完全不一样。”马切伊一边赞叹,一边不停嘴地吃。当得知韭菜含有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后,他甚至表示,希望每天都能吃到韭菜鸡蛋馅的饺子。
马切伊的愿望并不是奢望。中欧班列的稳定运行,让中国和波兰不再遥远,9800多公里的距离,仅10多天就可到达。往来于波兰罗兹和中国成都的列车满载着两个国家的特产,让两国人民不出国门就可以买到对方商品。
除了丝绸和瓷器,食物也一直都是丝绸之路上交流的重要内容。如今,从我国走出的茶叶、小麦等食物润物细无声般地影响着沿线国家,充盈着他们的餐桌和饮食文化。“一带一路”沿途8万余家中餐馆更是遍地开花,受到所在国人民的喜爱。
抓饭是乌兹别克斯坦的传统美食,其主料为大米、胡萝卜、羊肉,不同地方的抓饭风味各异,除了用料不同外,佐料也是主要原因。抓饭种类繁多,按制作方法和用途大体可分为婚庆抓饭、茶馆抓饭和宫殿抓饭,按地方风味则有塔什干抓饭、浩罕抓饭、布哈拉抓饭、安集延抓饭、撒马尔罕抓饭、花剌子模抓饭、纳曼干抓饭等。新华社记者沙达提摄
越来越多“洋味道”被搬进家门
吐然克孜在乌鲁木齐闹市区经营着一家店铺,主要出售西域特产进口食品。自从日历翻到4月,吐然克孜就格外忙碌。在她的商店里,巧克力、糖果、野生鱼、黑蜂蜜……国外的日常食品应有尽有。
“订单特别多,已经供不应求了。”吐然克孜笑起来眼睛弯弯。在这里,香气诱人的荞麦面包、色彩缤纷的糖果、香甜的提拉米苏……琳琅满目的进口食品吸引了不少人驻足。
从格鲁吉亚红酒到俄罗斯的冰激凌,从哈萨克斯坦的面粉、清油到乌兹别克斯坦的巧克力、糖果、饼干,从阿塞拜疆的果汁到马来西亚的咖啡、燕麦片……近年来,进口食品如雨后春笋般来到中国。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进,越来越多“洋味道”正克服水土不服,在大江南北“生根发芽”。
“进口食品纯天然、绿色无添加,对健康很有好处,受到国人的热捧,蜂蜜、奶粉、饮料等走红朋友圈,成为中国人在国外代购的主要商品,有些已经从边境行销至北京、上海、内蒙古等内地省份。”早年在新疆做干果生意的王杰,两年前转做进口食品批发,她对进口食品的市场前景信心满满。
美食联结文化 带动民心相通
美食无国界,品味有共鸣,美食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是不言而喻的。“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政体不同,民族、文化亦不同。在差异性如此大的情况下,美食无疑是一种最好的亲和剂和润滑剂。如今海外的中餐馆已发展到30万家之多,成为中国文化中一张色香味俱全的“名片”。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美食文化也走进中国,如面包、饼干、汉堡、披萨……都成了中国百姓的日常饮食。
美食在国际交流间的影响力和作用不可估量,它不仅联结着国与国,也联结起每一个人,不仅联结着物质,也联结着文化。“一带一路”建设,倡导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要“交而通”,大家一起做和睦相处的好朋友。朋友圈的扩大当然离不开美食这个传递友情的使者。
(创意产品工作室 编辑:沈冰洁 文字来源:新华网、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