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服务行业,金融业应实体经济之需而生,随实体经济发展而发展,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是共生共荣关系。“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充分认识自身本分,明确自身定位,心无旁骛地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在近日结束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了做好金融工作四个重要原则,“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被摆在首位。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的运转看不见摸不到,金融业似乎姓“虚”;但作为给实体经济提供资金融通的服务业,金融业的发展建立在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金融业应该姓“实”。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这个论断深刻揭示了金融的本质,为新形势下做好金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为服务行业,金融业应实体经济之需而生,随实体经济发展而发展,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是共生共荣关系。离开了实体经济的根基,金融业发展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偏离了服务实体经济的轨道,金融业即使能够取得一时的快速增长,从长期看也将不可避免地陷入衰退,进而带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纵观世界经济史上历次较大的国际金融危机,某种程度上都是金融业脱离实体经济发展的结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业取得了长足进展,金融体系规模快速扩张,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稳步提升。但与实体经济发展的需求相比,金融业的服务仍存不少短板待补。
我国金融业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已产生某种背离的倾向:一方面是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顽疾难愈,另一方面是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利润占比、发展速度等与实体经济相比,都显得过高。
更值得警惕的是“脱实向虚”的现象:一些金融机构出于追逐高收益率和规避监管的目的,热衷于所谓“创新”,通过层层嵌套,导致本应注入实体经济的流动性在金融体系“空转”或涌入房地产等金融属性较强的领域。资金自我循环、自我膨胀,既加剧了实体经济的困难,也吹大了资产泡沫、积累了系统性风险。
回归本源,就是要充分认识自身本分,明确自身定位,心无旁骛地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服务实体经济,必须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改善间接融资结构,拓展保险市场的风险保障功能;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推进金融精准扶贫,鼓励发展绿色金融;降低经营成本,清理规范中间业务环节,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这些实体经济提出的现实课题,应该成为金融业坚持不懈探索改进的方向。
服务实体经济,还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的存量重组、增量优化、动能转换。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需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去杠杆特别是国有企业降杠杆;加强对创新驱动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促进“双创”支撑就业等的金融支持,做好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建设的金融服务。
回归本源,强实抑虚,中国经济的航船才能行稳致远。(原文来源:作者:才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