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深化金融改革放在突出位置,说明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只有把深化金融改革作为根本动力,才能促进经济与金融良性循环。
刚刚闭幕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金融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一背景下,如何理解深化金融改革的内涵?《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金融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坚定深化金融改革。对此,专家表示,会议将深化金融改革放在突出位置,说明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只有把深化金融改革作为根本动力,才能促进经济与金融良性循环。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金融法律与金融监管研究基地副主任郑联盛认为:“从微观上看,无论是优化机构体系还是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都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金融企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水平,起到调动从业人员积极性,最终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认为:“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金融机构体系改革放在突出位置,对于资本结构、内控机制、治理机制和风险处置等均有提及。金融机构是金融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以此微观‘抓手’出发来完善金融体系基础,改善风险管理,最终推动整个金融体系改革。”
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说:“过去在分业监管模式下,监管部门之间、辖区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因素。比如,基金子公司、券商资管、信托公司实际从事的资产管理业务趋同,都以发展低技术含量、无需自担风险的通道业务为主,甚至被称为‘通道三剑客’。但在日常监管中,监管政策有异,监管效果也不尽相同。”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认为:“近年来,我国金融体系出现的监管套利、监管真空和诸多潜在风险点,暴露出目前监管框架的不足之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决定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是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