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14日电近日,新华社陆续对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三会”负责人进行了专访,三位副主席解析行业发展现状,介绍监管思路,透过三场专访,未来我国金融行业监管的大方向已然清晰。
7月11日:银行业风险总体可控 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专访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
王兆星表示,我国银行业风险形势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特点,部分高杠杆企业贷款违约上升,跨市场、跨行业的交叉性金融活动增多,利率、汇率市场化过程中金融市场波动有所加大,违规和不审慎经营行为也时有发生。
银监会始终正视这些问题和挑战,持续加大风险防范化解力度。一方面,有序化解处置突出风险点。今年年初以来,银监会围绕不良贷款风险、流动性风险、交叉性金融风险等重点风险,聚焦高风险机构和地区,着力摸清风险底数,整顿规范金融秩序。另一方面,系统梳理监管制度和实践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抓紧弥补监管短板,研究制定了20多项拟在近、中、远期逐步实施的重点规制,强化风险源头遏制,并通过有力的处罚和问责增强监管威慑力。
7月12日:中国资本市场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专访证监会副主席姜洋
姜洋表示,一是持续对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欺诈发行、内幕交易、市场操纵、虚假信息披露等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惩治编造传播虚假信息、大股东违规减持、中介机构未履职尽责等乱象。
二是从根本上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严把上市公司准入关,从源头上防止IPO“病从口入”。2016年以来审结首发企业692家,整体未通过率27.02%。明确股票类、混合类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最高杠杆倍数,强化对分级产品的适当性管理和风险揭示,加强融资融券资本约束,清理场外配资,防止杠杆资金助涨助跌。
7月13日:有序处置风险 确保行业稳定健康发展——专访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
陈文辉表示,当前保险业面临流动性、资金运用、战略、新业务、外部传递性、底数不清、资本不实、声誉等风险,绝大多数传统大中型保险公司经营稳健,风险可控,但个别激进公司近年来规模快速扩张,隐藏的风险逐步暴露。
针对上述问题,保监会从资质、代持、关联交易着手,治理股权管理乱象;针对非寿险投资型产品风险,及时停止了此类业务试点,引导保险回归主业;对火中取栗且不收敛、不收手的公司,依法采取停机构、停业务的措施。
严管之下,问题公司已经意识到以往那种激进的发展道路走不通了,接下来便是痛苦的转型,直接表现便是保费收入短暂下降,投资不能再“大手大脚”。
赚钱难了·空转少了·步子实了——细数银行业几大新变化
今年上半年,金融监管部门政策频出。作为金融领域体量最大的行业,银行业有哪些新情况、新动向?记者调研发现,赚钱越来越难、资金空转初步遏制、支持实体动力增强是当前银行业正在发生的几大新变化。
赚钱难了:息差收窄、中间业务增速放缓
空转少了:理财规模下降、同业业务大幅压缩
步子实了:优化信贷结构、心无旁骛服务实体
透过涨跌迷雾,这些资本市场新动向要了解
去年以来,资本市场的生态环境发生深刻变化。2017年“上半场”已过,A股“价值投资向前,短期投机向后”的风格渐成主流。
新动向一:IPO“常态+动态”的同时严把质量关
新动向二:“严监管+严处罚”趋势确立
新动向三:新规密集出台规范市场秩序
新动向四:资本市场开放迈出坚定步伐
新动向五:投资者保护“再上层楼”
挣快钱的套路不灵了 想吃樱桃先栽树——说说保险业的回归之旅
不破不立,以此来形容处于转型关键时期的中国保险业再贴切不过。经历过跑马圈地挣快钱,也经历过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今年上半年,保险业监管篱笆不断扎牢,正本清源再起航。在找回“初心”的路上,记者采访监管部门和保险家,一起说说保险业的回归之旅。
跑偏
盲目发展短期理财型业务、激进投资对抗原股东、资产负债错配……这是近年来保险业粗放发展的几个缩影,一些保险公司偏离主业,究其原因,是其不懂保险、不尊重保险、不是真正想做保险。
纠偏
乱象和风险面前,监管对症下药。上半年,非寿险投资型业务试点被叫停,中短存续期产品“瘦身”,万能险期限拉长,违规保险机构相关业务和投资资格被停掉……“空子”陆续被堵上,“脓包”逐个被挤破。一些保险公司挣快钱的套路不灵了,在保险业要干好保险的事。
回归
这些年来,绝大多数保险公司一直坚守保障本位,大力发展保障型产品,扩大期交业务,收缩趸交业务,业务结构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