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新型消费再被“点名” 创业者直呼“幸运圆梦”

证券日报

  “网购、直播抢货、线上问诊……我的日常消费几乎一部手机就能全部搞定。”家住北京市丰台区的张女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近期她又发现了消费“新大陆”,“没想到在家也可享受美容、护理等一对一上门服务,还没有额外费用,真是省时省力”。

  12月26日,全国商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明确,提升传统消费能级,加快培育新型消费,搭建消费升级平台,优化流通网络布局,培育壮大流通主体。

  新型消费利好政策今年以来不断出台。9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指出,“以新业态新模式为引领,加快推动新型消费扩容提质,努力实现新型消费加快发展”。10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等13个部门发布的《近期扩内需促消费的工作方案》提到,“推动线下服务消费加速‘触网’,充分释放线上经济潜力”“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基础上,开辟服务消费新模式”。

  政策效应也已显现。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统计师张敏在解读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时表示,1月份-11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1.5%,增速比1月份-10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7%,增速明显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居民消费升级加快,涌现出一些新型消费业态和模式,特别是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新型消费品消费量增多。很多商家都在积极布局线上渠道,并面向消费者升级需求提供更加智能化消费品,消费者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更多地转向选购新型消费品。

  “今年以来,以线上消费为主要形式的新消费业态强势崛起,包括直播带货、生鲜电商、在线拼团等新兴业态都纷纷迎来快速发展。受此影响,网上零售额增长速度及其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都有明显提升。”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疫情防控形势下,线下零售也在加快数字化转型,积极“拥抱”线上,预计未来线上新消费业态与线上线下融合进度都将继续呈现良好态势。

  由于今年无法正常回到国外读书,小雨(化名)开始筹划创业并成为“直播大军”的一员。她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因我平日喜欢在社交平台分享穿搭视频,没想到意外‘走红’,从而就有了开办服装工作室加网店的想法,幸运地圆了儿时的梦想,目前粉丝数量已从最初的几千人猛增到近30万人。”

  已退休的吕女士也享受到新型消费的便捷。她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自从孩子教会了我上网、网购,生活也逐渐丰富起来,我报名了线上书法、绘画课程,偶尔也从直播间内买些东西,既实惠也方便。尤其是生鲜电商平台为家庭的‘菜篮子’提供了便利,有时候做饭突然发现缺少某类食材,又来不及再出门去采购,我就会用手机下单,半小时内就能收到货。”

  谈及未来加快培育新型消费方面还需如何发力?刘向东表示,下一步应顺应消费升级的趋势,发展适应消费升级的新型消费品,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继续引导新型消费快速健康发展;强化政策支持力度,实施消费升级行动计划,加快传统消费与新型消费创新融合,通过减免税费、发放优惠券等举措推进新型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推动信息消费等新型消费服务体系向广大农村延伸。

  “一方面,要针对新消费行业中的乱象加强监管力度,如直播带货中的商品质量不过关、消费者维权困难等;另一方面,要加快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5G网络、物联网建设的落地,完善农村地区与偏远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加快农村商贸流通的数字化升级。此外,还应当着力优化消费市场环境,致力于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交易秩序,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打击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等不法行为,让消费者买得放心。”付一夫建议。(见习记者 杨洁)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