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税务总局:确保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郁琼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月17日电 题:税务总局:确保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新华社记者郁琼源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17日在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级税务机关要把确保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作为今年税收工作的主题,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促进经济增长。

  王军说,2018年,税务部门坚持依法征税和科学统筹,组织税收收入(已扣减出口退税)137967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全国共办理出口退税15014亿元,增长9.7%。同时,全国税务系统不折不扣坚决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减税政策,超额完成全年减税目标,有效缓解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有力支持了“六稳”工作的推进。2018年5月1日起实施的增值税三项改革平稳有序推进,5至12月降低增值税税率减税约2700亿元,制造业减税占35%;统一小规模纳税人标准惠及50万户纳税人,减税约80亿元;办理留抵退税1148亿元;10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第一步改革施行3个月,减税约1000亿元,7000多万个税纳税人的工薪所得无需再缴税;新出台的支持创新创业税收优惠政策减税约500亿元。落实减税政策认真高效,体现为“两降一升”:税收增速逐步下降,由前4个月的16.8%回落到后8个月的5.2%,减税效应持续显现,纳税人投诉量下降11%,纳税人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2018年,全国税务部门连续第五年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制定进一步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五年行动方案和深化“放管服”改革五年工作方案,共计出台120条具体措施。各级税务机关下大力气破解企业“注销难”问题,10至12月超过88万户纳税人享受了税务注销“免办”和“即办”服务;小规模纳税人自开票试点和取消发票认证范围“双扩大”惠及1100万纳税人;电子发票开具份数首次超过纸质发票,便利了纳税人和消费者;部署开展“新机构、新服务、新形象”活动,出台进一步支持和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26条措施;认真落实两次提高出口退税率政策,提高退税服务水平,审核办理正常退税时间平均由13天缩短至9.7天。

  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力度规模之大、涉及范围之广、触及利益之深前所未有。2018年,各级税务机关均成立了改革工作小组和改革办,层层派驻3477个联络(督导)组,总局相继下发36份联络督导清单对350项工作任务进行具体部署,统一制作了420份指导性意见、基本原则乃至操作模板等,编制了涵盖近700个具体改革事项的总台账,挂图作战、对表推进,确保改革平稳有序开展。全国省市县乡近2.3万个新税务局(分局、所)逐级统一顺利挂牌,各级税务局和内设机构、派出机构、事业单位得到较大幅度精简,优化了机构设置和职能职责,初步构建起优化高效统一的税收征管体系,切实增强了纳税人和缴费人获得感。

  王军指出,2019年全国税务系统要重点确保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圆满完成预算确定的税费收入任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财力保障;优化税收执法方式,健全税务监管体系;坚持优化完善再升级,不断巩固和扩大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成果;进一步加强国际税收合作,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激发活力提高素质,切实加强税务干部队伍建设。

  王军说,要牢固树立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是硬任务的理念,深入开展减税降费政策宣传解读,采取更加有效的服务举措便利纳税人享受优惠,进一步扩大纳税资料备案改留存备查范围、申报即享受优惠等举措,做到该简化的程序简化,能精简的资料精简,努力使应享受优惠的每一名纳税人和缴费人都便捷享受。税务总局已经成立了实施减税降费工作领导小组,各地也要成立领导小组,对减税降费落实情况实行层层负责制,确保落地、落细、落实。

  会议要求,各地税务机关要确保完成预算确定的税费收入任务,积极参与税费预算编制和调整,认真做好减税降费规模测算等工作。要进一步牢固树立收入任务观,税费收入预算一旦确定,就要不折不扣坚决完成,确保国家税费收入安全。同时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收“过头税费”,做到依法规范征税收费。

  王军说,2019年,税务部门将以“新税务 新服务”为主题,连续第六年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再集成推出系列便民办税服务措施。各级税务机关要不断优化税收执法方式,坚决防止简单粗暴执法,坚决防止不顾实际情况“一刀切”执法;要进一步加强税收风险管理,既提高风险防范的精准性,又减少对纳税人不必要的干扰;要继续联合有关部门,聚焦“假企业”“假出口”深入开展打虚打骗两年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涉税违法行为。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