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一元购画”刷屏朋友圈 指尖慈善之后我们还能做什么?

胡林果新华社

  近日,微信朋友圈被“一元购画”刷屏。在近乎全民晒爱心的背后,争论和质疑也随之而来。自闭症患者真的能画出如此精美的图画吗?人们捐献的爱心会不会被公益机构“践踏”?指尖慈善的合规和透明还有多远……

  画面美、门槛低 一元购画“病毒式”传播

  29日上午,28岁的广州妈妈于女士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了好友的购画分享,忍不住点进去一看究竟。点开H5页面,动人旋律配上36幅色彩斑斓的作品依次出现,“介绍说这些画都出自一群患有自闭症、脑瘫、精神障碍或智力障碍的儿童之手,真是难以置信这群特殊儿童还有这样的天赋。”对于刚刚做母亲的于女士来说,“孩子”就是她心中最柔软、最容易被打动的字眼,更何况是一群特殊孩子。

  一元钱的力量究竟有多大?记者点击进入腾讯公益平台页面了解到,此次“小朋友”画廊募捐活动由腾讯公益平台和无障碍艺途公益机构(WABC)发起。据了解,该项目于8月17日发起,募捐目标1500万元,截至29日下午14时,募捐金额已达到所设立的目标。腾讯公益表示,善款将直接存入公募机构账户,用于帮助精神障碍和智力障碍的特殊人群融入社会。

  易融咨询创始人周海滨认为,近些年公益热点事件频发之后,社会公众对于公益慈善仍然抱有很高的认可度。与此同时,公益慈善组织在慈善项目发起前后的公开度、透明度较以往而言有了更多的进步,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

  网友“瑟暄”说,看到这个应用,就感觉生活打开了一扇窗,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不是纯粹的救助者和被救助者的关系,而是欣赏和被欣赏的关系;网友“晴空火焰”表示,经过了这么多公益事件的“洗礼”,还是对大平台、合规的公益项目抱有信心的,毕竟“狼来了”的事件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

  一元钱慈善,来源去向何处究?

  细心的网友发现,在精美的H5应用上面很难找到这些画从何而来,执行方又是否具有公募资质也未可知。腾讯公益负责人解释说,该项目由无障碍艺途公益机构(WABC)成立的上海艺途公益基金会在腾讯公益平台上发起,上海艺途公益基金会本身为非公募基金会,由具有公募资质的深圳市爱佑未来慈善基金会负责善款接收。

  很多网友对基金会的性质不了解,同时对公益平台的运作不熟悉,有相关质疑,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不奇怪。据腾讯公益负责人介绍,根据2016年9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规定,慈善组织通过互联网开展公开募捐的,应当在国家民政部统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发布募捐信息。民政部官网显示,民政部指定了“腾讯公益”网络募捐平台、蚂蚁金服公益平台等13家平台为首批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

  同时该负责人表示,为确保后续监督和执行,用户捐赠的善款不会进入腾讯公益,将直接存入接收善款的公募机构账户。对于善款的使用情况,腾讯公益负责人表示,将在腾讯公益平台上进行定期公示,接受公众的监督和询问。

  在深圳市松禾成长关爱基金会秘书长王芳看来,当前互联网公益平台的发展在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督下已经步入了正轨,而网友在经历了诸如罗尔事件等公益事件之后更加审慎也是能够理解的,“公众的接受还需要一个过程,这需要公益平台、慈善机构多方合力,通过还原事件真相、公开善款的筹集和使用等方式进一步增加彼此间的信任度。”王芳说。

  从指尖回到现实 爱心之路漫漫

  一幅幅精美的图画让不少网友直呼“触动心灵”,然而也有人质疑,自闭症患者真的能画出这么精美的图画吗?自闭症患者如果都有这样的天赋,那还需要社会帮助吗?

  “这一方面显示出网友对自闭症知之甚少,也意味着助残人士、社会各界在帮助残障儿童方面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长期致力于帮助残障人士就业的周海滨说。

  数据显示,中国自闭症个体可能超过1000万,其中0-14岁儿童患者数量超过200万。2006年,中国残联将自闭症纳入精神残疾范畴。“自闭症的成因目前为止仍然是个谜。”周海滨表示,在“自闭症日”“助残日”“公益日”等特殊时间段的媒体宣传引导下,很多人对这一群体有了一定的了解,而这对于帮助残障人士融入社会来说仅仅是第一步。

  不少网友惊叹于自闭症患者的天赋,而在周海滨看来,并非所有的自闭症儿童都有这样的绘画天赋。无障碍艺途公益机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这次选中的36幅作品是从上千幅画作中挑选的,并非特殊人群创作水平的平均标准,这些作者大多有学习绘画课程的经历。

  全国心智障碍者家长组织联盟理事长戴榕告诉记者,自闭症儿童能否“摘帽”,不能用时间概念去界定。大多数自闭症儿童家长也表示,希望孩子能够融入普通小学,和其他人一样正常学习工作,也希望社会上能以平等的眼光和包容的心态接纳这些特殊孩子。

  事实上仅在广州,就有近20个街道常态化进行自闭症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政府购买服务让更多的自闭症患者有条件到康复机构进行训练,帮助自闭症儿童融入普通学校的“融爱行”项目也已开展……

  “我们期望看到社会对特殊儿童的关爱是常态化的。”广州市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副总干事高洁兰说,互联网公益慈善只是一个“入口”,“进入”之后,社会各界如何常态化关注特殊群体、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才是关爱特殊儿童公益项目的初衷。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