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如何识别食品谣言? 专家:多打问号、多求证、多科普

种卿中新网

  中今日,国家工商总局会同中国消费者协会在北京开展“走进食品企业 关注消费安全”工商主题日活动。谈及近些年散布过的食品安全谣言,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阮光锋给消费者提出了三点建议,对颠覆认知的谣言,要多打问号、多科普,并多向专业机构和人士求证,不盲目传谣。

  7月4日,国家工商总局会同中国消费者协会在京开展“走进食品企业 关注消费安全”工商主题日活动。中新网种卿 摄

  如今,很多消费者去超市都有各种担心,担心西瓜是不是打针了;杨梅会不会是注胶的。阮光锋认为,“这些谣言的散布一方面有个别媒体追求流量、博眼球的因素,另一方面,也是权威专家的辟谣、纠偏不及时,导致没有科学依据的误导信息在一段时间内大占上风。”

  比如,之前谣传的顶花带刺的黄瓜有毒?阮光锋就解释称,“顶花带刺” 是单性结实,是正常生物学现象;至于空心、尖头的番茄是否打了激素?他说,由于光照不足、养分供应太少、受精不当等都会导致番茄空心,不会有健康问题。

  再比如,此前通过小视频形式广泛散播的“塑料紫菜”,更是破坏性极强的谣言。阮光锋说,塑料原料的价格并不便宜,加上人工费,做成以假乱真的紫菜成本比真紫菜还高,造假者不会做亏本买卖。

  面对谣言,消费者到底该如何科学消费?“如果遇到有关食品方面特别颠覆认知的谣言,建议消费者先要多打问号、不传谣;其次,要多向专业机构和人士求证;再次,还应该多看科普,净化自己获取信息的渠道。”阮光锋如是说。(完)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