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公务员福利陷阱:为分房等8年 结果房价涨了250%

和讯网

  这份与身份紧密相关的福利,没人向她明示过是否刚性存在。但是所有人都倾向于相信一定会有,毕竟相对于规则,我们更倾向于相信潜规则,自此陷入千呼万呼不出来的等待。

  我的公务员同学终于买到单位的福利房了,在苦苦等待了8年后。

  这场等待的起算点是2006年,我们刚刚本科毕业。住在我上铺的这个妹纸考上了某部级单位的公务员,后青春恐惧症的我继续混了个硕士,同寝室的另一个各方面都不怎么出众的姑娘,找了一份各方面都不怎么出众的工作,然后迅速在公司附近(天坛公园旁边)买了套房。

  妥妥的二环里核心区,那时候尼玛一平还不到两万块钱。

  公务员妹纸的单位也离天坛公园不远,买了房的同学劝她“要不你也在这儿买一套,咱俩还能做邻居,互相有个照应”。

  我至今可以清楚追忆起公务员童鞋那个简短有力的回话,以及脸上那个讳莫如深的表情“听老同志说,我们单位会组织买福利房”。说这话时,毕业刚刚半年,但职业的优势感已经清楚地爬上了她的脸——部级单位的福利,你们这些小职员怎么会懂呢?

  2008年,我硕士毕业时,房价与2006年已然是云泥之别(尼玛读书果然改变命运)。作为一只长相平凡、智商稀缺的胖纸,我是那种活了小半生,也没从生活里占过什么便宜的人。这也留给我一个优点——我从来不抱啥侥幸心理。

  我既不企盼着谁谁会出手调控,房价不会一直涨上去,也从来没惦记过我当时供职的事业单位还会不会分房。毕业就伏低做小一脸无耻地从我爹那里啃出一笔银子,给自己置办了一个小窝,自此成了房奴。

  而我那位公务员同学,还在坚定地等待单位的福利分房。“应该是快了,在我前一年考进来的,是工作三年后分了房”,她跟我说。

  之后的六年,北京的房价发生了什么,你们都知道的。只是房价涨了多少,公务员同学对那套福利房的执念就会加深几重。

  我能揣度的心情是这样的——“如果买了房,就证明自己之前的等待都是错误的”,又或者是“作为有组织的人,自然会有不同的解决之道”。

  这条解决之道终于来了,2014年。她所在的单位真地组织她们购买了福利性质的住房,价格是不到两万一平(与我那位2006年买房的小职员同学趋同),但是方位,简直牧童遥指杏花村,在北四环与北五环之间。

  她欢天喜地,守得云开见月明般,聚会时特意向我们强调“旁边的小区要将近四万块钱”。言下之意,当然是要我们get到屌丝阶层无法触及的“福利”。

  其实我非常想告诉她,东三环边上的经济适用房小区“百环家园”,据说其中也有大面积卖给了公职人员,房价长年上涨艰难,脱手亦不是很容易。与之一条马路之隔的华腾园,则是纯粹的商品房小区,房价则比百环家园高出30%-50%,且差距正在逐年拉大。

  那些让人眼馋心热的经济适用房,买入时的价格常比照同地段的商品房打个五折,但这五折能否全部变现呢?

  若把时间轴向后推十年,你会发现经适房的转手价依然要比照同地段商品房打个三到五折。这样的案例在北京大型经济适用房社区回龙观、天通苑等比比皆是。

  我并不是吃不到葡萄便要说葡萄酸,如果谁给我个五折买房的福利,估计我会得意忘形到站在望京小腰,对一众陌生人高呼“你们的单我都买了”。

  我更想讨论的是,一个人如何被他职业的特殊感、以及一厢情愿的相信绑架了智商。

  这位公务员童鞋在2006年不肯买入的天坛公园附近的房,价格已经上涨了250%。如果住在那里,她甚至可以悠闲地步行去上班。现在嘛,每天往返在路上的时间大概要3个小时。

  但我的这位童鞋没什么悔意。也许是因为,2006年出手买房,人人都可以,跟随组织低价买入一套福利房,却彰显着身份与阶层。

  北京的部委单位公务员是一份神奇的工作。当年能考上的人,是考试能力最强、看起来值得信任、政治正确,再有一份祖坟冒青烟的幸运的人。毕业时讨论谁谁去当了公务员,大家言语中都透露着一丝羡慕,毕竟人家是去跟组织混的人了,曾经听说的某某职位的高福利混杂着个人的想象,每个人都在心里默默揣测着他们可以享受的特权。

  他们从一上班,就拿上了比大部分同学都少的工资,承受了并不比江湖上小的压力。不过他们、我们,每个人都坚信,他们将获得金钱无法衡量的荫蔽。

  冰封了我那位童鞋买房动作的,大概也是关于这份荫蔽的猜想。

  城镇化的时代红利、北京房价瞄准东京房价的飙涨、市场的规律这些都被她自动屏蔽,她愿意相信的,是单位里口口相传的“会白菜价买福利房”的传说,她需要的,是那套福利房带来的身份认同感。

  这份与身份紧密相关的福利,没人向她明示过是否刚性存在。但是所有人都倾向于相信一定会有,毕竟相对于规则,我们更愿意相信潜规则,便自此陷入千呼万唤不出来的等待。从二环里,一直等到了四环外。

  2015岁末,又有百万大军涌入了公务员的考场,我猜他们中许多人,也听过、甚至向往过关于这个职业福利的传说。

  吴晓波在《世界上最不可靠的能力便是才华》中写道,才华是上帝给人的一个礼物,却也同时是一个惩罚。才华会让一个人变的缺乏韧劲,不乐意有艰苦而持续的投入。有才华的人往往会被各种优化所缠绕,在一次次的选择中虚耗岁月。

  其实这个道理推至身份上也想通,毕竟身份与才华同是稀缺的、他人无法轻易跨越的存在。可当你自恃自己拥有了什么,便也因此多了一重障碍。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