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网传荔枝泡药水引发手足口病 实为柠檬酸泡冰水保鲜

新京报

  2015年5月27日,湖北宜昌市民在北山生活超市选购荔枝。图/CFP

   “药水”荔枝无关手足口病

   正规用的“药水”实为柠檬酸加食盐和冰水,用来给荔枝正常保鲜,可放心食用

   又是一年荔枝上市时,可谣言也相随而生。

   “最近很多小朋友吃了荔枝后开始发烧,医生说现在荔枝几乎都是用药水(有弱腐蚀性)浸泡的,吃后会引起发烧,还可能会引发手足口病。”近日,微博、微信上流传的这则消息,让不少准备大啖荔枝的消费者担心起来。

   新京报记者在采访水果市场、荔枝种植园主后发现,所谓的荔枝“泡药水”,其实只是通过柠檬酸、食盐混合冰水,来给荔枝正常保鲜,至于吃荔枝发烧、得手足口病,更是被专家斥之为无稽之谈。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也有小商贩会使用连二亚硫酸钠等保鲜剂,如果添加量掌握不当,可能给身体健康带来威胁。

   “药水”实为柠檬酸泡冰水保鲜

   “网上流传的泡药水,其实是用柠檬酸、食盐、冰水等来给荔枝保色保鲜的。”有着多年种植运输经验的广西钦州某荔枝种植基地经理李军告诉新京报记者,浸泡荔枝所用的材料,都是合规的食品添加剂,并不会对消费者健康带来威胁,“这也是行业内公认的保鲜运输模式。”

   事实上,作为保质期较短的季节性水果,荔枝一直有着“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的说法。为保持荔枝自然香味和色彩,种植园在采摘后会进行一系列的保鲜处理。

   据李军介绍,目前最常用的保鲜剂是采用柠檬酸和食盐,按照2%~3%的比例兑成水浸泡,这样能将荔枝保质期延长到7~15天,再通过空运、长途冷链运送到全国各大城市。

   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院长陈厚彬对新京报记者解释,荔枝在一年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季节成熟,其植物呼吸强度非常高,尤其是在被外壳封闭的状态下,果肉中的糖分会很快分解,导致贮藏时间变短、变味。此外,荔枝的外壳中也容易附着一些田间的微生物、真菌和多酚氧化酶等,在炎热天气会氧化果皮中的一些无色物质,导致其变色。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果农、批发商们采用的柠檬酸、食盐混合冰水浸泡方式,也是一种双保险的保鲜方法。前者能够降低荔枝外壳表面的真菌,并让果皮处于微酸环境中,延缓其变色。后者是用低温抑制荔枝的植物呼吸强度,起到保鲜、延长贮藏时间的功用。

  柠檬酸引发手足口病是“胡扯”

  对于柠檬酸的使用标准,记者在《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查询到,柠檬酸属于“可在各类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残留量不需要限定的加工助剂”、“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

  “网上说的泡药水引发手足口病,纯属‘胡扯’。这些保鲜剂都是合规添加剂,在生活中也比较常见。”陈厚彬表示,这些常见的保鲜剂、杀菌剂具有无毒或者低残留的特性,在荔枝保鲜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像橘子中就富含柠檬酸,怎么可能会引发疾病?”

  留神过量加连二亚硫酸钠保鲜剂

  6月5日,新京报记者走访了北京多家水果零售市场。一位摊贩称,除了惯用的柠檬酸外,也有部分商贩使用其他添加剂,“这种荔枝的外壳相对平滑,在半青的时候摘下来,用药水来保鲜,放的也比较久。”

  李军判断,这种保鲜剂应该属于保险粉“连二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钠”一类,将其配成水溶液后浸泡荔枝,利用产生的二氧化硫来保鲜,有非常好的保鲜、保色功效。虽然其也属于正规食品添加剂,也被广泛应用在食品、酒类的加工保鲜过程中,但由于操作时对剂量有严格要求,它已逐渐被柠檬酸等添加剂取代。

  “现在大型超市和零售商的准入很高,很容易检测出二氧化硫是否超标。但现在还有不少地边摊、小贩为了保鲜,给荔枝使用这种食品添加剂,但如果掌握不好剂量的话,吃了后可能对身体有危害。”李军说。

  早在2010年,玉溪市农业局信息科曾发公告指出,二氧化硫处理虽然对荔枝、龙眼的保鲜效果较明显,但也存在残留、环保问题。根据国内限量标准,二氧化硫的残留最高限量应≤30mg/g。

  公告特别指出,用过量二氧化硫处理的荔枝,“果实变软,果皮颜色、结构被破坏,易破裂,撕皮后会溢出黄水,洗涤时易脱色,虽然在空气中可以恢复部分果皮颜色,但已不是新鲜天然的颜色,果肉也由原来的晶莹透明变成亚白色,有些还会闻到硫味,这种要慎吃。”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