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化”到“本土化”艺博会三大变化引领风潮
经历2013年沉寂后,10月9日第十届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CIGE2014)于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再次拉开帷幕。
伴随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起伏,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CIGE)已走过十个年头,期间内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博览会与参展商、画廊之间也在不断进行调整。本届艺博会除时间和地点有所调整外,其三大变化引人关注。
从“国际化”到“本土化”
国内艺博会大多在举办之初就将向西方看齐作为目标,CIGE从一开始便主打国际牌,纽约高古轩等老牌画廊都曾参加过这一艺博会,一直到2009年的第六届CIGE,国际与本土参展画廊的比例仍为7︰3。对此,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总监王一涵表示,“从我创办博览会开始,我们一直强调艺博会当代的、国际的、未来的这个特点,这就决定了它的国际化与专业度。在CIGE筹备的2003年,整个大陆都没有博览会,很多海外画廊通过CIGE进入中国。而且那个时候国内的专业性画廊资源比较缺乏,所以CIGE前几年70%的客户是海外的,30%是国内的。”
然而,国际化之路并不好走,高额的关税、审查制度等使国内艺博会的国际化道路一路坎坷。随着亚洲其他艺博会的不断兴起,尤其是2008年香港艺博会的创立,打破了CIGE的国际化格局,而此时,国内的专业性画廊也有了长足发展,回归本土的多元化经营成为国内艺博会的现实选择。今年的CIGE转变策略,主要由本土画廊撑场面,参加CIGE的画廊中近七成为本土画廊。
谈到这一变化,王一涵表示:“我们一直都是采取国际化的运作方式,但与香港相比内地艺术品关税较高,导致海外画廊参展积极性不高。我们目前主要立足亚洲,更多还是给中国本土画廊和艺术家提供好的展示平台。但我们也一直坚持对国外优秀参展商的招商工作,今年国际参展商的比例虽然不及最初,但A区的国际画廊也占到50%左右,加上C区的参展商,基本保持约30%的国际画廊。”
水墨风头盖过当代艺术
从以往的展示记录上看,CIGE艺博会是主要专注于当代艺术市场的艺博会。今年的CIGE艺博会水墨艺术的作品明显增加,除画廊带来的水墨作品外,特别增设了C区板块,其设置的44个展位皆为当代水墨。在艺博会现场,当代艺术门可罗雀,水墨艺术却水泄不通,两者反差鲜明。韩国一家画廊表示,今年当代艺术的销售状况不佳,看得多买得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舍空间展出的赵露水墨作品几乎被抢购一空。
王一涵认为,水墨的生态已经成为市场不容忽视的一个层面,作为艺术市场晴雨表的艺博会,增设这一板块十分重要,而在其中或许也能期待某些藏家资源的交叉。“拿出1/4的面积做水墨,许多人认为CIGE变得保守与落后了,但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全新概念。其中也有我们比较深入的思考。十年前,我们的博览会强调当代概念,因为那个时候国内的专业画廊并不多,市场比较弱,对许多人来说,当代艺术是一个很新奇的东西,在当时的背景下强调当代艺术是有价值点的。”
王一涵说:“今天再回头来看,随着时代发展,传统艺术或者说水墨自身出现的变化和发展,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一来这两年水墨市场比较热;二来我们看到许多当代画廊也同时在做当代水墨展览;另外,艺术家们也有许多新的尝试,比如有的艺术家转向对水墨的探索、在纸上绘画等。所以,今天在中国做艺术博览会,要很客观地看待艺术市场的现状。”
青年艺术家成为主打牌
CIGE举办的十年间,一直有青年艺术家推广单元。今年CIGE着重策划了“知名艺术家提名展”、“青年艺术家个展”、“AAC获奖青年艺术家联展”几个项目,为青年创作者提供推广平台,同时作品价位合理化也吸引了大批入门藏家。
其中“青年艺术家个展”项目中,“隔·寂之境——赵露水墨作品展”不仅受到业内专家的肯定,每平尺8000元的亲民价格,也受到不少藏家追捧。王一涵表示“青年艺术家一直都是我们关注的对象,因为他们代表着艺术的未来,作为艺博会,关注的不只是现在,还有未来。”
相比往年,今年的CIGE很多画廊也都带来了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三潴画廊负责人表示:“在本次艺博会上我们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年轻藏家参与其中,这为艺博会乃至整个艺术市场的发展提供新的活力,市场也到了新老交替的时间。”
香格纳画廊负责人也表达了同样的观念。“这次参加CIGE的以年轻艺术家为主,比如孙逊、申凡等我们合作的艺术家。想借艺博会这个平台让大家知道这些艺术家,另外还有一些我们没有展出过的新作品也拿出来晒一晒,亮亮相。”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负责人夏季风也认为,年轻艺术家和年轻藏家已在市场上形成一个良好的对应关系,“85新潮的一拨儿艺术家已经很有名,而70、80艺术家到了崭露头角的时候,甚至正在成为市场的核心,年轻藏家也因为具有良好的教育积累和资本积累,收藏习惯正在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