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峰 摄
徐洋 本报记者 王华 摄
徐洋 本报记者 王华 摄
啤酒节上,东西南北中的诱人小吃、特色海鲜珍馐散发的香气和着音乐节拍弥散在广场的每个角落。和美酒一样,美食一直是啤酒节揽八方游客、聚海内人气的一张“王牌”。
“太好吃啦,从头吃到尾,我们就是一吃货”。在一列长长的队伍中间,来自北京的小孙和小吴正专注地看着美食制作过程,一个半小时,他们的嘴巴就没休息过,人再挤、队再长,他们也不觉得辛苦,“库容”有限,但吃不了还可以“兜”着走。
地方牌特色牌轮番打 各路小吃一致追求“师出有名”
记者在广场上转了一圈后发现,今年啤酒节上的小吃无论是组团来的,还是跑“单帮”的,都很有品牌意识,要么打地方牌,要么打特色牌,要么两个牌都打。
台湾的猪血糕、五香肉卷、蚵仔煎,泰国昆虫宴,印度飞饼,武汉三鲜豆皮,河间驴肉,江西烤山鸡,云南香草肉,绿色烤乳猪……这名字听着就让人心生向往,对于小家小户的美食,有个好名字,无疑就是一块好招牌。当然,有名还要有实,要不,牌子会砸的。
在啤酒节上,“小吃”升级换代,不仅表现在好名字、好品相上,而且还将美食制作过程变成了别开生面的演出。在制作印度抛饼的摊位前,人群格外拥挤,原来,人们纷纷驻足观看师傅的表演。在许多小吃摊点里,年轻的师傅们一边工作,一边跟着音乐唱着、扭着。无论纯熟与自然,啤酒节让“小吃”有了内涵,成熟起来。
颠覆鱿鱼“高胆固醇”观念,大连海鲜声名远播
对于道地的大连人来说,谈起美食,第一反应肯定是海鲜。啤酒与海鲜的组合,绝对是“老夫老妻”,谁也离不开谁。
鱿鱼是啤酒节上一道“铁打”的菜,烤鱿鱼、烧鱿鱼、煮鱿鱼、炒鱿鱼、炸鱿鱼……辽渔集团也拿出看家本事,一条鱿鱼能变出十几种吃法。更重要的是,他们为鱿鱼挽回了名声。“鱿鱼中的胆固醇主要存在于内脏中,鱿鱼体内还含有一种物质叫做牛磺酸,当人体摄入的食物中牛磺酸与胆固醇的比值在2以上,血液中的胆固醇反而会降低……哦,这回就不用纠结了。”从小就爱吃鱿鱼的娜娜看到辽渔的科普宣传板后,当即买了肥厚的鱿鱼串。
一位负责人打趣地说:“如今,"吃货"也在升级换代,他们不仅注重口感,还注重营养健康。我们今年不仅把世界的海鲜带到在了这里,而且还要把海鲜知识和海鲜文化介绍给人们,比如,告诉人们如何鉴别挪威三文鱼,再不能把虹鳟鱼和大马哈鱼当三文鱼吃了。”
在1号门的“地方名优商品展示区”,作为大连唯一一家入驻的海洋食品企业,辽渔集团展区为大连的海鲜美食赚足了风头。2条长约1米的挪威三文鱼现切现卖,足够有气势;用金枪鱼做出了8种口味的罐头;在这里,你还能见识到大西洋沿岸冰冷纯净原生态水域的加拿大60年长寿龙虾、产自美国阿拉斯加无污染海域、有“蟹中皇后”的美誉的鳕蟹……
在啤酒节盛会上,辽渔集团展出了包括常温、休闲、冷冻三大系列上百个品种“远洋”产品。人们不仅可品尝欣赏到世界级纯天然海鲜的美味,还可以购买到安全、营养、健康的大连地方特色海洋食品。啤酒节为大连的海鲜产业提供了一个声名远播的国际平台。
健康安全是王道
在啤酒节现场,记者也看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镜头:肉串被装在非食品包装袋中,大量去皮的西瓜裸露地堆放,食物不清洗就下了油锅。在这样高温潮湿的天气里,细菌最容易横行,对于食物来说,美味和安全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