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观察:踔厉奋发 踵事增华
今天,科创板两周岁了。
两年前的盛夏,随着黄浦江畔一声锣响,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正式进入“科创板”时代。
庆生的日子,让我们回顾一下科创板的“成长日志”:
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开市当日,上市企业为25家,总市值5293.39亿元。
2020年7月22日,科创板开市一周年,上市企业达到140家,总市值超2.7万亿元。
今天,随着瑞可达和大全能源的上市,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达313家,总市值突破4.7万亿元。这313家上市企业,共计募集资金超3800亿元,募资投资项目遍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六大高新科技产业,为实现技术突破、产业突围,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是加快经济转型、加速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是党中央交给上海的三项重大任务之一。科创板自诞生以来,便担负着科技强国的重任。两年来,特别是最近这一年来,科创板的“硬科技”成色更加突出、制度建设更为完善、国际化进程持续加深,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功能稳步提升。而科创板的制度创新,引领推动了整个资本市场的制度改革、功能强化、生态提升。
这一年,科创板定位更加明确。今年4月,证监会修订发布《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形成“4+5”的科创属性评价指标。上交所同步修订企业申报及推荐规则,鼓励符合科创属性的企业到科创板上市。同时,科创板一系列配套制度相继发布、完善,简明友好的监管制度体系更趋完善,进一步压实公司和中介机构责任。
这一年,科创板上市公司的数量和质量同步提升,示范效应日益凸显。“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2020年7月22日至今,科创板新增上市公司173家。同时,上市企业“硬科技”成色进一步提升,多家细分领域的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硬科技企业、处于关键技术攻关领域的标杆企业纷至沓来。已获受理的“储备军”的科创底色也不容小觑,都是各自领域的“领跑者”。
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科创板的“科创力量”,当得起“科创”两字。可以说,科创板已成为“硬科技”企业上市首选地。
这一年,科创板的产业集聚效应逐步形成,已汇聚一批涉及各产业链环节的创新企业。数据显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三大行业领域科创上市公司的数量占比约70%。
这一年,科创板“走出去”,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展示“中国科创”力量。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不断深入,具备良好基本面和成长潜力的科创板,越来越获得国际投资者的关注和青睐。特别是最近半年来,科创板国际化进程加速,科创板股票相继被纳入沪股通标的(共12只)、富时罗素A股指数(共11只)、MSCI旗舰指数(共5只)。同时,首只跟踪上交所科创50指数的ETF产品KSTR亦登陆纽交所。可以预见的是,在不远的将来,科创板有望率先建设成为具有较高国际化水平的成熟市场,在全球资本市场大放异彩。
发挥制度改革“试验田”功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是设立科创板的目标之一。开市至今,科创板贯彻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监管理念,从再融资、并购重组、股权激励、信息披露等多个方面推进制度创新,建立符合科技创新型企业特征的持续监管制度体系。两年来的实践表明,科创板多项新制度和新机制运行稳定,效果良好,为中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提升功能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中国资本市场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31年前,浦东开发开放“金融先行”,激活存量,引入增量,资本市场在浦东开发开放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天,浦东开发开放再上新台阶,资本市场随之也将承担起更为重大的历史责任。
近期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提出,研究在全证券市场稳步实施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在科创板引入做市商制度。
更重大的责任,需要更有力的担当。科创板要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持续深化改革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强大而有效的贡献,就必须保持自身精进不息、不断完善和提升的“自我革命”精神,保持改革只有进行时、永不自满、“永远在路上”的谦虚和开放心态。目前,科创板有必要总结两年来的实践经验,回应市场的合理需求和呼声,在IPO询价和定价机制、更扎实的信息披露有效性,特别是进一步强化上市企业的“硬科技”属性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
两年前的今天,本报曾饱含热情地预祝科创板“前途似海 来日方长”。两年后的今天,我们对科创板的未来满怀更高期冀与更美好的憧憬。两周岁的科创板,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预祝科创板羽翼更加丰满,内力更为强劲,朝着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方向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