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浦东启示录:“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

上海证券报

  这里,办公司,只跑一趟,3天办结;开饭店,当天即可拿到餐饮许可证。

  这里,127个创新事项和“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制度创新成果,被复制推广到全国。

  这里,一批涵盖投资、贸易、金融、政府职能转变诸领域的基础性制度、核心制度得以创设,领风气之先。

  这里是浦东,这里是上海!

  这里是改革开放前沿窗口,这里是创新发展的时代标杆!

  壮哉东方潮,28年浦东矢志不渝,“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书写了举世瞩目的壮丽史诗。

  奋进新时代,上海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只争朝夕,打造全国新一轮全面开放的新高地,致力于成为配置全球资源的亚太门户、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战略支撑。

  “把企业服务放到离市场最近的地方”

  上海浦东新区合欢路2号,坐落着一幢灰色简约的建筑,繁忙的人流证明了它的“不一般”。从国企、私企,再到外企,无论要办理怎样的行政事务,都能在这座浦东企业服务中心的大楼里找到对应窗口,“一次办成”。

  记者前往浦东企业服务中心的当天是一个普通的星期二,从事餐饮行业的许先生坐在办事窗口前,与工作人员交流。在进行细节确认后,他盖上印章,企业变更事项便办理完成。“上周五我在网上申请了,今天来这里办,估计本周就能现场审核完。特方便!”

  上海益昊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的薛先生前来为车辆增加挂牌营运证。他并未提前在网上预约,而是带齐证件直接来现场。他告诉记者,这些综合窗口,各种业务都可以办,“服务效率很高”。

  记者看到,办事大厅里还有很多企业主。在这里,一个综合窗口就能解决各种问题,发证过程不再漫长,这里还建立了“找茬”、“窗口无否决权”、主题套餐等各种机制,窗口人员只有说“行”的权力,没有说“不行”的权力。

  用浦东新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行政服务中心主任蒋红军的话来说,就是要“把企业服务放到离市场最近的地方”。他介绍称,原来分别在99个窗口分别办理16个审批部门、129个审批事项,现在向每个窗口综合办理转变。327项网上涉企事项已实现全覆盖,“全程网上办理,不见面审批”的占52.9%,“窗口只跑一次”的占47.1%。截至6月底,办件总量达14万件,“一网通办”实际办理时间比法定时限压缩了85%。

  这样便捷的流程,跨国企业再熟悉不过。乔治费歇尔精密机床(上海)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陈以祥对记者表示,未来计划将事业重心转移至浦东新区,原因是这里的商检便利措施、贸易便利性成本等方面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小小窗口,见证着浦东新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进程。一路走来,“一窗受理、分类审批、一口发证”、“一张大表,只跑一次”等模式不断提高着办事效率。办事高效、方便,是多位企业主的共同赞美。

  欧莱雅公司亚太区产品安全与法规部门负责人涂春怡对记者表示,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浦东“非特”备案在流程上进行了创新。新流程中,备案后生成备案凭证,企业即可开展产品进口及销售,相比原来起码节省了3个月的时间。

  “试点实施过程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地方政府在‘放管服’改革以及推进浦东试点工作顺利展开上所做的努力。”她表示。

  “证照分离”

  推动商事制度改革纵深推进

  如此令企业满意的营商环境并非一蹴而就。

  在率先探索“先照后证”的改革过程中,浦东认识到,光靠“多证合一”解决不了“先照后证”改革后企业依旧“准入不准营”的问题,必须进行更彻底的改革。2015年12月,国务院发文同意浦东新区在全国率先对116项审批事项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此后的3年,浦东迎来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率先走出了一条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激发市场活力的改革新路。

  普华永道商务技能培训(上海)有限公司于2017年1月4日正式开业,成为上海自贸区“证照分离”政策在浦东新区先行先试的首个案例。得益于外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准入改为备案制,该公司从注册登记、筹建到正式开业历时仅3个月,极大地方便了其经营业务的开展。

  今年1月底,这样的探索再进一步。国务院批复同意在浦东新区开展新一批10个领域47项改革试点,按照全覆盖改革要求,在全面优化准入的基础上,分层分类推进“116+47”项以外事项改革。

  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管捍东介绍,在浦东全区21个监管部门、108个行业(领域)探索实践“六个双”政府综合监管机制(即双告知、双反馈、双跟踪、双随机、双评估、双公示),为“证照分离”改革保驾护航,助力初步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政府监管闭环。

  市场主体活力因此被充分激发,办了证、缴了税的活跃企业数量持续增长。据税务部门统计数据,2016年和2017年,浦东新区各类纳税主体分别增加4.9万户和5.9万户,和2015年4.6万户相比分别增长9%和29%。

  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翁祖亮表示,“证照分离”改革是国务院专门交给浦东新区的重点改革任务,解决“先照后证”改革后的“办证难”、“准营难”问题,是一项“放管服”的重大改革。

  而试点“证照分离”将改革向纵深推进,带出一系列可以供外界参考的商事制度,例如企业年报公示和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制度、支付宝APP预约企业注册服务、允许自贸区内律师事务所将其办公场所作为企业住所登记、创建窗口服务无否决权快速反应机制等。

  上海财经大学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分析称,浦东“放管服”改革的现实意义有三个方面,一是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激发了活力;二是为企业提供便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三是提高了政府部门办事效率和协同性,如工商管理、质量检验、药食检等政府部门的“三合一”改革实践在全国机构改革中得到了推广。

  打造新一轮全面开放新高地

  成功经验被一批批复制到全国各地。

  2017年9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全国其他10个自贸区和具备条件的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新区等地区,复制推广浦东新区“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经验。

  一个月后,商务部等13个部门联合发文明确在全国推广浦东新区“六个双”政府综合监管机制创新经验。

  “做国家的试验田,不做地方的自留地”“做苗圃,不做盆景”,上海自贸区管委会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近5年来,上海自贸试验区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探索了新形势下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路径,为全国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迄今,上海自贸试验区累计有127个创新事项以及“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制度创新系列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在投资、贸易、金融和政府职能转变四个领域,一批基础性制度和核心制度率先创设,“试验田”里遍开制度之花。

  上海亿通国际总经理助理刘红见证着浦东与世界联通的故事。走进亿通这家为建设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提供技术支持的公司大楼,可见大屏幕上实时更新着货物申报数、船舶申报数、在线用户数等各种上海口岸数据。“从前货物到港后一般需要十天半个月才能进入仓库,而现在,两到三天就能进入自贸区仓库。”刘红表示。

  这样的高度联通对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年7月出台的“上海扩大开放100条”行动方案,就包括营造高效便捷的货物和服务进口贸易环境,覆盖探索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以及在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增加“通关+物流”功能,实现从抵港到提离的全程可视化等内容。

  从外高桥港区出发,抵近海,通远洋。这里连接起欧亚大陆桥与太平洋海运,是“一带一路”海陆双向开放的重要枢纽。

  这里,正落子一盘大棋: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带动上海全市,联动周边,服务全国,辐射亚太,联通全球。

  这里,孕育着更宏大的梦:努力把上海打造成为全国新一轮全面开放的新高地、配置全球资源的亚太门户,成为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战略支撑。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