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行长王祖继:温室里培养不出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机构
“2015陆家嘴论坛”于6月26日至27日在上海举行,主题为“新常态下的金融改革与扩大开放”,来自政府、金融管理部门等的130名嘉宾,将围绕资本项目开放、人民币国际化、金融法治、人才等多个议题深入讨论。腾讯财经全程直播。
中国建设银行行长王祖继在27日上午进行的“开放论坛:加快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中发言表示,建设银行全力支持优秀的企业走出去。目前建设银行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以累计为企业和个人开立各类自由贸易账户超过3600户,为客户提供便捷的跨境资金支付服务。未来将推进五大平台建设,通过融资和融资并重更好的支持经济转型升级,满足客户大规模走出去、高水平引进来的配套金融服务需求。
王祖继还指出,金融开放是大势所趋,在温室里不可能培育出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在金融开放方面,应深入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继续发挥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试验田的作用,鼓励境内银行参与境外金融资产交易,面向境外市场开展资产转让和资产证券化等方面。允许中资银行直接参与境内外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的市场,加快培养定价和做市的能力。提供大宗商品和人民币利率、汇率衍生品定价的话语权,切实保障开放环境下的国家金融安全。
以下为王祖继发言全文:
尊敬的各位来宾,先生们,女士们,上午好!我非常高兴能够来这里就加快自贸试验区的金融开放这一话题和大家交流。我是按照论坛给我的题目讲点我们的想法,供大家参考。
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为金融业的开放创新创造了新的空间,上海自贸试验区自2013年9月份挂牌以来,聚焦制度创新,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突破、新的成果,形成了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以及新的经验,其中金融开放创新是最受瞩目,也是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前沿。
从自贸试验区成立之初“一行三会”51条意见到即将推出的金改49条,近两年来自贸试验区的金融开放创新以稳健前进的步伐,不断地向纵深推进。近两年来,我们感受最深刻的变化在于新的、更加广阔的、多元的市场空间已经打开,自贸试验区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的探索和突破,面向国际的自由贸易账户体系以及外汇管理的试点、外债管理方式的改革等,极大的促进了跨境投融资的便利化,使银行和企业得以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获得了巨大的、新的发展动能。
此外,自贸试验区通过推动金融服务业对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的全面开放,打造面向国际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等,为银行深度参与国际竞争,创新拓展金融服务提供了难得的新机遇。近两年来感受最深刻的变化还在于更加包容的监管环境,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是一个新的事物,为鼓励创新“一行三会”为推进简政放权、实施全面负面清单管理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新的举措。如跨境人民币业务不搞事前行政审批、外汇管理取消了部分行政审批、区域内的银行分行以及以下机构高管和部分准入事项改为事后报告等。同时,监管部门着力推进建立宏观审慎的监管体系,银行业务的创新监管、互动机制、利率市场秩序的自律委员会机制等等,这些监管创新既为金融开放创新解除了束缚,又理清了管理的边界,营造了鼓励开放创新的监管环境。
建设银行依托自贸区积极探索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在助力经济转型当中加快自身转型发展。作为首批试点银行,建设银行将自贸试验区作为全行业业务创新的试验田,在资源配置、利率定价、市场交易等方面给予了差别化的政策和授权。总行成立了由行领导牵头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领导小组,统筹推进相关工作,在上海成立了上海建设银行的上海中心,全力支持自贸试验区的业务创新,务求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起步。目前建设银行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以累计为企业和个人开立各类自由贸易账户超过3600户,为客户提供便捷的跨境资金支付服务。
今年2月上海自贸试验区分帐核算境外融资细则正式发布的当天,建设银行就为客户成功办理了首笔分帐核算单元的境外融资业务。目前分帐核算单元累计筹集境外低成本资金近3万亿元,目前建设银行FT存款以及FT贷款余额均在各行的首位。建设银行还为企业提供跨境并购的金融服务,涵盖了搭桥贷款、股权融资、境外发债等各种业务,全力支持优秀的企业走出去。借助自贸试验区这个开放的窗口,建设银行着力强化境内外母子公司联动,围绕客户需求打造自贸试验区一站式的跨境金融服务,创新和完善了自由贸易账户、双汇通、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黄金国际板的交易、内保租赁通、大宗商品融资、套期保值服务等产品。涵盖了结算、融资、投资、资金管理、信用担保、保值避险等各领域。例如为满足中外资大型跨国企业资金集中运营的需求,建设银行率先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内开展了全球现金管理服务,直接服务集团客户40多家,今年前5个月的结算量就超过了百亿元。建设银行和上海电机集团合作开发的自贸试验区现金池分帐核算系统近期通过人民银行的验收。在此基础上,建设银行依托自贸试验区的金融开放政策和区位优势,正在推进五大平台建设,通过融资和融资并重更好的支持经济转型升级,满足客户大规模走出去、高水平引进来的配套金融服务需求。
五大平台分别是新型的资产负债管理平台,借助自贸试验区的政策优势积极研究资产证券化、境外发行债务工具、境外理财产品销售等,灵活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丰富资产负债管理的手段。
二是跨境投融资与并购平台。服务“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为中国装备、优质产能、优秀客户走出去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三是大宗商品交易结算与融资平台。对接自贸试验区多个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和金融要素市场的国际板向平台及衍生客户,提供一体化的配套综合金融服务。
四是融资租赁与国际保理平台。实时在区内设立融资租赁与国际保理中心,拓展船舶、飞机等大型装备领域的金融服务。
五是联动业务集中处理平台。在自贸区建立海内外联动业务集中处理平台,通过专业化、集约化的流程提高业务处理效率,最大限度解放生产力。
当前正在探索和试点的自贸金融创新还有很多,怎么做好创新,怎么才能使创新的种子尽快的开花结果。我们在具体实践中也有一些新的体会,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是服务大局。中央强调要牢固树立改革全局观,顶层设计要立足于全局,基层探索要关照全局,商业银行只有着眼于经济转型的大局,着力于将金融源头的活水引向实体经济,才能确保自贸区的金融开放创新不偏离正确的方向。
二是适度超前。近年来建设银行前瞻性的启动了转型的战略研究,明确了综合性、多功能、集约化的战略方向,制定了转型发展规划,推动全球网络布局,很多工作都正在进行当中。这也为我们参与自贸区金融创新赢得了先机和主动。
三是开放的心态。金融开放是大势所趋,在温室里是不可能培育出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银行和金融机构。近年来建设银行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通过走出去、落地经营、引进来为我所用,促进了经营能力的快速提升。面对互联网金融的跨界竞争,建设银行也是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学习和借鉴,合作互补,以互联网+的思维推动商业模式的创新、流程创新、渠道创新和产品创新,加快向智慧银行转型。应该说,随着金融开放不断地深入,传统银行业只有主动调整和适应新的变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新的发展。
四是求实求效。创新必须要落到创造新的增长点,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银行开展自贸区金融创新必须要实。通过创新为客户解决实际的困难,提供实用的方案,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脱离实际的所谓创新,我们觉得只能是昙花一现。
五是守住底线。自贸试验区的金融创新必然会带来诸多新的风险,像境外融资的风险、国别的风险、新型业务的风险以及风险跨境转移等等,都需要我们银行密切关注、有效的管控,只有打好风控的基础、守牢风险的底线,自贸金融开放创新才能够行稳致远。
自贸试验区的金融创新还任重道远,需要各方面的持续努力和密切的协同,应该说当前自贸试验区的改革特别是金融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期,推进难度越来越大,需要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以及社会各个方面的群策群力,发挥多方面的积极性,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破解难题,以关键领域的突破带动全面改革的深入。
例如在监管方面,我们建议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的管理机制,加快外汇体制改革的进程,适时推进跨境人民币和外汇业务监管政策的统一。深入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继续发挥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试验田的作用,鼓励境内银行参与境外金融资产交易,面向境外市场开展资产转让和资产证券化等方面。允许中资银行直接参与境内外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的市场,加快培养定价和做市的能力。提供大宗商品和人民币利率、汇率衍生品定价的话语权,切实保障开放环境下的国家金融安全。
从商业银行自身来看还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把握新常态下的经济运行规律,用好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的政策,紧紧围绕经济转型升级的重点领域、“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以更加积极有为的行动推动金融的改革创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作为国有控股的大型银行集团,建设银行有能力也有义务在这一轮改革的创新当中有更多的担当、更大的作为,希望大家给予支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