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参与征信市场 手机十年不换号可加信用值
三天两头跳槽换手机号,预约打车老爽约,在婚恋网站重复征婚,网店卖假货的差评……这些大家认为无关痛痒纯属私事的小事,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很可能会给个人的信用形象留下污点。腾讯、阿里这些互联网巨头,各自拥有数亿用户及用户在电商、社交、虚拟、游戏等多种服务上的数据。他们可以通过海量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帮助用户获得征信评分。
本月初,央行发布《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除传统的征信机构外,还有蚂蚁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腾讯征信有限公司等从事互联网征信业务探索的机构。这意味着,互联网金融也将作为正规军参与征信市场。除了央行征信部门出具的个人信用报告,会有更多新兴机构整合互联网上的“蛛丝马迹”对个人信用进行评判。今后,一个人要想从互联网金融机构获取贷款,光凭央行征信系统的良好记录远远不够。
网上购物可先赊账
去年,京东商城推出了“打白条”业务的公测,消费者在京东商城购物可以不付款,先拿走商品使用,30天后再付款,或是选择更长的付款期限。
今年,蚂蚁金服推出“花呗”服务试运行,用户在淘宝天猫上购物时可以先“赊账”,实现“这月买、下月还”的类似信用卡用法的消费金融体验。而蚂蚁微贷早在2010年就开始对淘宝上的小微企业买家开展信用贷款业务,已经累计为超过70万家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需求。蚂蚁微贷已经实现:用户3分钟申请、1秒放款、0人工干预。
已经试营业的前海微众银行,没有网点和柜台,也可以为个人客户和小微企业提供纯线上的无抵押的信用贷款。客户不用出具盖有公章的收入证明,不用复印家里的房产证、车证,只需在线填写简单的资料,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拿到真金白银的贷款。微众银行通过“刷脸”技术和大数据信用分析评价就向一位未曾谋面的卡车司机放出了3.5万元的个人贷款。
大数据补充传统征信不足
互联网贷款为何这样“任性”?当然离不开大数据分析技术。目前,我国提供个人征信服务的只有央行征信中心及其下属的上海资信公司,所采集的信息主要来自个人与银行打交道的情况,主要内容是个人身份信息、银行信贷记录、逾期记录,内容较为单一。
虽然该系统也在不断完善,逐渐收录了公用事业缴费、税务、法院、电信等部门的信息。但这种线下信用资源采集方式时效性较差,主观性较大,准确性不够,不能十分准确及时地反映企业法人和自然人的信用状况。
此外,央行的征信系统虽然覆盖了8亿人,但其中真正和银行有信贷关系的只有3亿人,庞大的学生群体、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蓝领工人等在该系统的信息十分有限。而腾讯、阿里这些互联网巨头,各自拥有数亿用户及用户在电商、社交、虚拟、游戏等多种服务上的数据。他们可以通过海量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来帮助用户获得征信评分。
银行有意接入互联网金融个人征信平台
腾讯财付通团队早在两年前就积极推进征信业务的探索。腾讯目前坐拥8亿的QQ账户,超过5亿的微信账户,超过3亿的支付用户,以及QQ空间、腾讯网、QQ邮箱、微信等多种服务上聚集的庞大用户。腾讯的互联网大数据征信主要运用社交网络上的海量信息,比如在线、财产、消费、社交等情况,可以为用户建立基于互联网信息的征信报告。具体说来,征信体系将利用其大数据平台TDBANK,在不同数据源中,采集处理相关行为和基础画像等数据,并利用统计学、传统机器学习的方法,得出用户信用得分,形成个人征信报告。目前已经有多家P2P、银行和保险公司等希望接入腾讯的个人征信服务。
蚂蚁微贷则利用其天然优势,即阿里巴巴B2B、淘宝、支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上客户积累的信用数据及行为数据,引入网络数据模型和在线资信调查模式,通过交叉检验技术辅以第三方验证确认客户信息的真实性,将客户在电子商务网络平台上的行为数据映射为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价,并根据其信用状况进行实时授信。在阿里巴巴各大电商平台上的商户,只要凭信用额度,即可获得贷款。
京东金融也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自创一套信用评级体系。京东金融通过对用户的消费记录、配送信息、退货信息、购物评价等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对用户做出的信用评级。同时,京东在业务设计、团队构成、产品功能、模型监控等多个方面均贯彻了全流程风险管理的要求,并充分将互联网技术和银行风控理念相结合,对可能的信用风险设计有效的处理机制和流程。
十年不换手机号用户更可靠
提起大数据技术,全是一些复杂晦涩的专业术语。对老百姓来讲,怎样才能在互联网征信评价中获得高分,才是最切实际的需求。
“如果一个人,他的手机号码已经十年没有换,可以放心借钱给他。”蚂蚁金服首席信用数据科学家俞吴杰举出了这一实例。俞吴杰每天埋首于阿里云平台上产生的数据,从海量数据中读出了很多信息。他进一步解释说:“就整体人群而言,如果手机号码用的时间越长,居住地越稳定,违约率越低,只有5%,甚至1%。”与上述结论相类似的还有,如果你热心公益捐赠,这也意味着你在金融领域违约的可能性较小。
据了解,芝麻信用打分的依据就是人们留存在阿里巴巴上各项有关交易行为的数据。比如是否买卖过假货,打车时有没有放司机鸽子,预约餐厅是否言而无信,付款是否及时……这一切将描绘出一个人的诚信画像。
京东白条首批公测仅开放50万个名额,但不少用户反映申请起来并不容易。有金牌用户再三被拒,而只在京东商城买过6000元的商品的幸运儿却获取了一万元的白条授信额度。对此,京东商城有关人士介绍说,并非在京东消费得越多,得到白条的机会越大。京东白条不是按照购买金额来进行额度授信的。京东的信用评价体系要考虑更多方面的因素,比如物流信息中的地址和手机号码的稳定程度。“如果一个用户的收款地址经常变更,我们会认为他的信用度不如那些有长期稳定收货地址的用户。”此外,京东授信的时候也会看消费者购买的商品类别,比如经常购买儿童用品、家庭清洁品的消费者,就说明是一位有家庭、有孩子的人士,这样的人士为了家庭、孩子会有更多的责任感,因此可信度就较高。
不过,不论哪家机构均表示,他们独立开发的互联网信用评价体系属于商业机密,不可能对外披露详细的细节。即使在机构内部,掌握全部奥秘的也只有寥寥可数的几个核心人物。这一点与传统银行倒也一致。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对互联网征信来说,由于个人行为方式、消费习惯的千差万别,看上去差不多的两个人,征信结果的差异可能会更明显。文/本报记者 程婕
(责任编辑:HN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