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亿金融IC卡95%使用荷兰芯 金融安全受威胁
中国十亿金融IC卡95%使用“荷兰芯”
国产芯片行业遭遇国际巨头价格围攻和国内银行安全成见
磁条银行卡“换芯潮”已至。根据央行规定,从2015年起我国将逐步停发磁条银行卡,并以更加先进的金融IC卡进行替代,目前各地已陆续开展“磁条卡换芯”工作。业内预计,未来几年我国每年新投放的金融IC卡数量可达数亿张。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我国存量金融IC卡已突破十亿张,但仅荷兰恩智浦一家公司就占据我国超过95%的市场份额,剩余市场也被德国英飞凌与韩国三星等国际巨头瓜分。国内金融IC卡芯片市场被国外巨头高度垄断,给我国金融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然而,国产芯片行业要想借“换芯潮”之机打破既定市场格局,看似寸步,实则千里。一方面,他们正经受着国际巨头大打价格战的沉重压力,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国内商业银行人为抬高芯片认证“软门槛”,以及他们对国产芯片不愿率先尝试的“安全惰性”。
34亿张磁条卡“换芯”在即
央行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市面上的纯磁条银行卡保有量高达34亿张。面对如此巨大的金融IC卡芯片需求,国产芯片推广仍然处于试点阶段,规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整个市场基本被荷兰恩智浦、德国英飞凌与韩国三星等国际巨头瓜分。
“磁条卡换芯”正在各地积极开展。记者近日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多地走访发现,目前一些银行对磁条卡“换芯”收取10至20元不等的工本费,一些银行对高端客户群体免费换卡,一些银行对新办理的芯片卡免除工本费。
金融IC卡俗称“芯片卡”,采用集成电路技术,相比普通磁条银行卡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近年来,随着金融业对于交易安全重视程度加深,用金融IC卡取代磁条卡已成为大势所趋。数据显示,率先完成金融IC卡迁移的法国银行卡欺诈率从迁移前的2.7%降至0.18%;马来西亚在实施了金融IC卡迁移后,银行卡欺诈率下降90%以上。
2011年3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银行卡芯片迁移工作,决定从2015年1月1日起,经济发达地区和重点合作行业领域,商业银行发行的、以人民币为结算账户的银行卡均应为金融IC卡,所有受理银行卡的联网通用终端都能受理金融IC卡。按照该时间表,从2015年起,因安全问题饱受诟病的磁条银行卡将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停发。
2014年5月14日,人民银行印发《关于逐步关闭金融IC卡降级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部署逐步关闭金融IC卡降级交易工作,以全面提升银行卡安全交易水平。关闭降级交易后,金融IC卡将只能读取芯片而不能刷磁条,避免了由于金融IC卡降级交易可能产生的伪卡欺诈风险,此举为下一步停发磁条银行卡奠定了基础。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我国金融IC卡累计发卡量已突破10亿张,其中前三季度新增金融IC卡发卡量分别为1.3亿张、1.5亿张和1.7亿张,发行速度明显加快。
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全与识别产品线总监张纲告诉记者,由于我国芯片设计、生产行业起步较晚,尽管我国金融IC卡芯片发行量已超过10亿张,但仅荷兰恩智浦一家公司就占据我国金融IC卡芯片市场95%以上的市场份额,剩余市场也被德国英飞凌与韩国三星等国际巨头瓜分。
记者了解到,在相关部门和中国银联等组织的支持下,自2011年6月起,我国IC产业界开始积极投入金融IC卡的迁移工作。截至2014年6月,我国已有6家芯片设计企业在国内制造厂生产的12款金融IC卡芯片,按照与国际接轨的检测标准,通过了我国银行卡检测中心、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中国信息安全评测中心和国家密码管理局商用密码检测中心的全面安防检测。从2014年4月开始,已有5款通过正式安防检测的国产芯片在工、农、中、建、招商、邮储等银行进行了小规模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