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旬以来,美元指数显著走强,涨幅一度超过5%。部分新兴市场近来“很受伤”,阿根廷比索暴跌引发该国股债“双杀”,更加剧了市场的恐慌情绪。土耳其、巴西、墨西哥、南非等国货币也出现不同程度的贬值。尽管遭遇“美元劫”,但新兴市场应该不会出现难以控制的整体风险。
新兴市场投资者担心,在美联储加息预期渐强背景下,由于以美元计价的资产有更好的回报前景和避险稳定性,强势美元将直接影响全球资本流动和配置偏好,并对新兴市场产生冲击。
值得注意的是,“受伤”的部分新兴经济体可按“个案”对待,并不具普遍意义。近年来,全球经济的优异表现推动了贸易和资本流动,大多数新兴经济体经常账户和外汇储备向好,其“缓冲区”比数年前要宽阔很多,抵御危机的能力也大幅增强。
从美元方面观察,后市能否继续走强仍存不确定性,近日美元指数已现冲高回落态势。一方面,近期美国经济数据不支持美元大幅走高。由于最新CPI指数增幅低于预期,市场降低了美国通胀加速及美联储加快升息步伐的预判;更有观点认为,随着财政刺激力度在明、后年放缓,美联储加息的“天花板”正在日益临近。另一方面,美国用来填补预算赤字缺口的发债成本持续升高,且全球流动性趋紧,后市美元压力有增无减。美国已处在经济复苏周期及金融周期后段,各方面因素都难以支撑美元维持强势。
从新兴经济体方面观察,阿根廷危机主要是恶性通胀、债务高企与外储减少循环催化,市场恐慌情绪反应过度所致,更多应归咎于其自身经济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土耳其、巴西、墨西哥、南非等国均存在经常账户和财政“双赤字”,外汇储备对短期外币借款和融资需求覆盖不足。因此,这些经济体的问题对所有新兴经济体不具代表意义。
总体来看,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基本面已今非昔比:对美元的依赖度持续降低,汇率政策灵活性日益增加,内部通胀程度可控,经常账户余额大幅改善,外汇储备普遍增加,应对资金流出的能力不断增强。
中国经济的优异表现,也给新兴市场投资者送上了一颗“定心丸”。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保持基本稳定,人民币汇率也在平稳运行之中。今年一季度,中国GDP增速为6.8%,呈现出增长平稳、就业扩大、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良好运行格局。
IMF有关报告指出,今年新兴经济体的外汇储备预估增加1440亿美元,其中大多数来自亚洲新兴经济体。数据显示,亚洲9个主要新兴经济体中,有6个的经常账户出现盈余。另据预测,亚洲新兴经济体GDP有望在今年增长6.5%,远高于发达经济体。亚洲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之间不断扩大的“增长差”预期已成为支撑市场表现和资金流向更为核心的变量。
在当前全球经济环境出现复杂变化的形势下,虽然新兴市场目前的局部“微恙”不值得恐慌,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新兴经济体长期存在的顽疾仍然容易演化为金融风险,对此必须引起高度警惕。新兴经济体在推动可持续增长的同时,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外溢影响和自身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只有及早采取风险防范措施,才能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