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人们在谈论中美关系时,常会加上一个时间定语,如“克林顿时代”的中美关系、“奥巴马时代”的中美关系。这种情况在特朗普上台后,变得尤其显著,因为他的一系列“颠覆性”政策调整或将中美关系带入“未知之域”。
从短期来看,不同总统的不同政策立场和个人特质肯定会给中美关系带来改变;但问题在于,在中美多层次、多维度联系日趋深化、丰富的情况下,一任美国总统是否足以改变两国关系的根本性发展趋势?
笔者最近在和美国地方政府和企业界的一系列交流过程中注意到,虽然特朗普政府(联邦政府)可能给双边关系带来新变数,但州和地方政府正成为维护中美关系的积极力量。这种“超越华盛顿”、着眼基层的“去中心化”视角,在中美关系遭遇逆风的当下尤为重要。
世界500强企业、美国信安金融集团首席执行官侯智彤(英文名丹尼尔·休斯敦)日前对笔者说:“我不会从‘特朗普时代’这样的角度来思考中美关系。鉴于两国的互相依存,我更愿意将之视为中美两国人民的时代。”
作为联邦制国家,美国地方各州相较于联邦政府拥有很大自主权。这种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独立性和“离心力”,是对特朗普政府涉华政策的一层重要制约因素。
美国中国总商会会长徐辰日前在芝加哥说:“美国联邦与各州市政府是有分工的,可能联邦政府更加务虚点……各州市政府不太一样,从我们了解的情况,它们是非常欢迎中国企业来投资的,非常欢迎跟中国做生意,所以不要光盯着联邦政府。”
当然,州与州不同。对华经贸依存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州的对华态度:对华出口多、对中国投资依赖度大的州整体亲华,而因国际贸易导致产业转移和工作机会流失的州则倾向反华。
美国政坛有句俗话:“所有政治都是地方性的。”因地方利益不同,美国对华政策界也存在“标签化”现象:亲华者被称为“熊猫拥抱者”(Panda Hugger),反华者被称为“屠龙者”(Dragon Slayer)。
美国华盛顿州民主党众议院里克·拉森近期在接受《纽约客》采访时,就戏称自己为“熊猫拥抱者”。但他表示:“我不介意成为中国的朋友,如果这符合美国利益的话。”
拉森所在的选区有数万名选民在波音工作,而中国是波音的重要客户。因此对拉森来说,成为“熊猫拥抱者”并没有“政治不正确”,反而是政治“地方性”的体现。
问题的关键在于,在美国50个州里面,有多少是可能因为地方对华经贸关系而成为潜在“熊猫拥抱者”?对此,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及其和荣鼎集团近期发布的两份报告颇具参考价值。
报告显示,2016年美国对中国商品出口额超过10亿美元的州有29个,而2006年时只有17个。从出口增幅来看,从2006年至2016年,对中国商品出口额增幅超过100%的州达30个;超过500%的有4个,分别是阿拉巴马州、蒙大拿州、北达科他州和南卡罗来纳州。
在传统商品贸易之外,中美服务贸易增长更为迅猛。报告显示,从2006年至2015年,美国全部50个州对华服务贸易出口增幅超过100%,增幅超过400%的州达16个。
而投资则是中美地方合作的最新亮点。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企业在美直接投资存量约1100亿美元,累计为美国创造14.1万个直接就业岗位。并且,中国对美投资不再主要集中于东西海岸,开始向内陆地区延伸。去年,美国全部50个州和98%的国会众议员选区都有中国企业的身影。
爱荷华州过去十年对华商品出口增幅为254%,而服务贸易出口额增幅高达498%。这正是总部位于爱荷华州首府的得梅因的信安集团多年来着力积极推动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原因。
特朗普上台之后,华盛顿的联邦政府在中美经贸关系总体走向上扮演着日趋主动的角色。如美国商务部正在进行的进口钢铁调查报告。这意味着华盛顿政治因素对双边关系的走向影响加大。
在这种情况下,超越华盛顿的“去中心化”视角具有特殊意义。
首先,当下的时代经济特点决定了美国地方各州对中国贸易和投资的需求很大。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复苏呈现出“大萎靡”特征,即经济复苏力度持续欠佳。这导致美国地方政府具有很强的寻找新经济增长点的冲动,而中国的庞大对外投资能力和内部市场消费能力正是美国地方政府所看重的。
其次,中美两国经济存在共同演进的结构性互补趋势。如上文所说,美国地方各州对中国的服务业出口增长迅猛,而服务业开放则是中国未来改革开放的重点领域。又如,在中国产业结构转型的同时,美国很多地方州正在进行“再工业化”,工业产能合作亦可能成为双方合作重点。
里克·拉森说:“我们不能依靠两国领导人的良好关系来实现两国良好关系。我们需要有超越个人特质、实现良好关系的实实在在理由。”而拓展中国与美国各州和地方政府的合作将有助于创造这种实实在在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