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去全球化”趋势,多位海外专家在“2017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尽管面临各种挑战,但经济全球化仍为长期趋势,中国应该在推动经济全球化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纽约大学教授迈克尔·斯宾塞在论坛间隙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成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在较为顺利地推进,未来对于全球经济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在金融等领域的改革也将加快。
经济全球化仍为长期趋势
与会专家多数认为,近年来包括贸易等方面确实出现“去全球化”的迹象,但暂未成为根本性趋势。从长期而言,经济全球化仍为主流行趋势。与此同时,各界都不应该忽视相关风险。
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指出,各界提出的“去全球化”实际上带着“问号”,换言之并不是被广泛认可的。主要从贸易角度而言,从1960年到2007年,特别是1990年到2007年,全世界的经济贸易发展比GDP快得多。尽管从2007年开始,全球贸易有所放缓,贸易保护主义已经抬头,但并没有特别严重。如果真的说各种负面影响已经给全球化带来根本威胁可能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麦安哲指出,作为全球铁矿石、煤炭、铜、铀、石油以及天然气的主要供应商之一,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必和必拓最大的市场。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中国取得令人瞩目的增长。全球化背景下信息的沟通互联以及共享价值等为各个国家都提供了发挥各自优势的机会,也确保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全球化也促进了经济增长,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尤其是帮助数以亿计的人们摆脱了贫困。
麦安哲表示,展望未来,能够让这些资源更高效地利用,让各个国家有机会共享,经济全球化的优势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目前全球化所带来的好处和其未来确实也是受到了质疑,比如说地缘政治的动荡不安,全球经济的不稳定,还有部分国家的贸易主义抬头。麦安哲认为,各界还应该了解世界经济在过去所取得的成就,而保护主义并不是解决当前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或者是出路。一定要保护现有的成果,反对局部国家所出现的这种短视或者是说民粹主义来去全球化的倒退呼声。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摩根士丹利亚洲区前主席史帝芬·罗奇指出,从长期来看,需要从税收政策,还有社会保障方面,做出更大地努力,去面对快速变化的新的全球化趋势。在去全球化压力下,需要重新让一个社会保障网很好地加速运行,并且能够很好地与贸易调整联系起来。
中国可发挥更重要作用
斯宾塞指出,中国经济能够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非常了不起。目前中国要进一步加强国内的需求,中国目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展较为顺利,大多数国家都曾经出现过停滞。当前人力资本在经济中也越来越重要,同时创新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虽然在金融改革中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需要进一步加快。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沃尔夫指出,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会不会加深、表现平平的西方经济会不会出现恶化等问题值得中国关注,以便更好地发展自身经济,并为经济全球化做出更多贡献。目前中国国内的投资可能有些过热,下一步需要去引导更加平衡的发展,避免人民币大规模、很大程度地波动也非常重要。总体而言,中国未来可能需要为全球化展现更好的领导力,尤其这个对于中国本身也是有益的。
麦安哲特别强调,从必和必拓角度来看,尤其是其行业现在的情形正在逐渐转好,各界需要保护现有的全球化成果,防止倒退。中国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发挥着领导作用,促进了世界贸易的繁荣,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加的重要,更多企业也愿意积极的参与到全球化发展的讨论,并努力促进社会、环境、经济的发展。必和必拓是全球化的一个倡导者,当然也是一个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