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勉强说得上共识的协议,让巴黎气候变化会议在经历两周的扯皮后总算没有以令人尴尬的方式收场。不过即使是这样刚触及底线的成果,也足以让外交官们迫不及待地打开香槟酒庆祝一番。其实值得为这个约束性不强的成果碰杯的还包括那些化石能源巨头,只不过他们的欢呼动作要低调一些。
在各国同心协力将全球变暖限制在“远低于前工业化水平之上2摄氏度”,并为“把升温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的目标框架内”,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的化石能源巨头已经被环保组织描绘成一个“邪恶者联盟”,必须为海平面上升和极端气候负责。
在环保主义者的眼里,化石能源巨头的形象类似于20年前的大型烟草公司,从人们的健康与未来中获得利润。唯一不同的是所有非烟民都是烟草反对者,而在反对化石能源方面,无论是太阳能还是风能,作为“正义者联盟”成员的清洁能源都显得太过弱小。尤其是在化石能源价格大幅下挫的情况下,新能源的竞争力更是被削减。
英国石油公司最新一版《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受新兴国家增长驱动,全球对商业能源的需求仍在继续增长,其中化石燃料满足了其中大部分需求。去年可再生能源仅占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的2%多一点,即使有核电、水电两位清洁能源的强力盟友加入和可再生能源组团起来也仅占能源总消费的14%。
相比之下化石能源占有压倒性的比例,会让人产生“大魔王漆黑羽翼笼罩世界”的挫败感。不过即使如此,还是有些人乐观地认为,近期从煤炭到石油,能源价格的大幅下挫,对于化石能源巨头是一个重大打击,因此可以看作是这类“腐朽的、堕落的”能源日薄西山的标志。然而这种思路有些太过“绿色”,完全忽略石化巨头们深厚的底蕴和充足的现金储备。
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近20年中,每次全球气候峰会召开的时候,化石能源价格都处在一个低谷期。1997年的京都会议时油价在每桶25美元左右;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时70美元的油价和一年前相比已被腰斩;而在巴黎峰会期间,油价也徘徊在每桶40美元下方。石化能源市场似乎在和气候变化做“逗你玩”游戏,当人们的目光聚焦在碳排放上时,化石能源显得很掉价,可一旦人们的兴趣点转移到别的方面,靠低价侵占市场的石化能源,很快就回到价格反弹的轨道上。
虽然巴黎气候协议中的目标包括尽快减少源自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但习惯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化石巨头们并不会对这些纸面上的蓝图感到困惑,相反他们不但在低价倾销自己的产品,同时又近水楼台地将碳捕捉和碳封存打造成披着绿色外衣的另一个利润增长点。
因此,在可预计的将来,除非有一场技术革命,能开发出比化石燃料更便宜的可再生能源,否则到下次全球气候峰会时,化石能源巨头仍会低调地庆祝又收获颇丰地度过了一个周期。在此期间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游说公众相信无论2摄氏度还是1.5摄氏度,都是气温变化的“合理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