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2月16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美联储主席耶伦出席新闻发布会。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6日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25个基点到0.25%至0.5%的水平,这是美联储自2006年6月以来首次加息。新华社记者 鲍丹丹 摄
美联储零利率时代今日终结。北京时间12月17日凌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发布政策报告,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0.25%至0.5%,这是美联储9年多以来的首次加息。
自美联储2013年提出准备终结量化宽松(QE)以来,有关加息的预期就不断传出,但一直“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如今,加息“靴子”落地,表明美国综合国内外两方面因素考虑,确认回归经济常态的时机已经到来。
分析人士认为,从2013年时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宣布逐步退出QE算起,全球市场已经历2年的调整和准备,因此此轮加息对全球的冲击可能相对温和。
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 明年或最多加息四次
美联储自2006年6月以来的首度加息,结束了长期的零利率状态,标志着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之路已经开启。
美联储主席珍妮特·耶伦此前多次强调首次加息的重要性,称“它将是美国经济已经从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中恢复得如何的一个重要标志”。
分析人士认为,美联储启动加息,意味着美国央行认为美国经济已经足够强劲,标志着为刺激经济从金融危机中复苏所采取的超低利率政策的结束,也是“一个非比寻常时期的结束”。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从国内外两方面来分析美联储此次加息举动。他表示,从国内来看,美国三大重要经济指数——2%的通胀率、5%的失业率、2.6%的GDP增速均反映出经济向好趋势,而自1929年大萧条以来前所未有的连续7年零利率,也让美国意识到长期处于非常态的经济需要“回归”。从国外因素来看,美联储最近几次议息会议尤其偏重于对外部环境的考虑——因为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尤其是新兴市场面临的下行风险,将不利于美国靠出口拉动经济。
对于美联储未来的加息路径,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徐明棋认为,由于美联储已经谨慎地吸收了格林斯潘时期快速提高利率的教训,其提高利率的节奏预计将比较缓慢。
美联储表示,未来美联储加息的步伐将是“循序渐进”的,利率的未来走向将取决于经济数据。
英国金融时报进行的最新调查显示,经济学家预计美联储在本周宣布加息后,明年还会有两到四次加息。其中24%的受访经济学家预计明年加息两次,每次25基点,39%预计加息三次,30%预计加息四次。这也决定了全球市场对美国加息的适应度将通过中长期予以呈现。
新兴市场面临加息考验 多数已有“缓冲垫”
美联储加息后,对新兴市场将造成多大程度的影响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有经济学家指出,伴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打压大宗商品价格,部分新兴市场也不得不惨遭“连坐”。
数年以来,在发达国家低利率“鼎力相助”和新兴经济体强劲增长“帮衬”之下,大宗商品曾繁盛至极。但自去年以来,在美联储即将开启近10年来的首次加息的市场预期之下,大宗商品市场曾经的繁荣盛景早已破碎。
在上周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滑至每桶40美元之下、创下6年来的低点之后,投资者快速撤离与大宗商品关联密切的企业和出口国,巴西、俄罗斯和南非深受其害。
数据显示,巴西雷亚尔对美元汇率今年以来已遭“腰斩”,俄罗斯卢布对美元汇率也下滑至今年夏天以来的最低水平。而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日前更是表示,更低的油价可能会对能源出口国的主权债信评级带来负面影响
不过,耶伦在记者会上表示,美联储已经就加息与新兴市场经济体有过良好的沟通。她认为,很多新兴市场经济体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拥有更好的经济政策和金融系统,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另外一方面,有些国家会因商品价格下跌受到较大影响,美联储会非常谨慎地观察,同时避免不必要的负面溢出效应。
不少分析人士也对新兴市场的未来走势表示乐观。在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姜超看来,本轮新兴市场调整在所难免,但发生系统性危机的概率不大。
目前,多数新兴市场实行了浮动汇率制度,外债占外汇储备的比例明显降低,外汇储备能覆盖短期债务。姜超认为,这能有效地成为资本流出与币值波动的“缓冲垫”。
但新兴市场经济体也并非都有抵御冲击的能力。姜超认为,与拉美新兴市场国家相比,亚洲新兴经济体整体抗风险能力明显较强。
对中国影响可控 应对政策空间充足
作为新兴市场最大的经济体,中国面临的压力前所未有。市场担心,美联储加息后,是否会引发我国跨境资本的外逃?
11月,我国外汇储备下降近1000亿美元,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司长王允贵对此解释称,首要原因是受美元强势影响,来自于储备中的非美元货币兑美元折算的账面损失。同时外汇储备也参与了一些“走出去”项目的融资。不过央行并未无动于衷,支撑人民币汇率的用意不言而喻。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未来一个时期,资本流出压力整体上是可控的。一方面,经济基本面较好。虽然我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但总体来说,“十三五”时期,GDP在6.5%至7.5%区间运行的可能性较大,中国经济有能力保持中高速增长;另一方面,我国财政状况也较好,金融体系运行总体上比较平稳。此外,我国长期都处于对外净债权国地位,且2014年底外债占GDP的比重不足10%,远低于20%的国际警戒线。
“我国有能力应对美联储加息冲击。”连平进一步强调,不管是从外汇储备、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空间来看,我国均有充足的底气应对加息带来的影响。
当前,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依然处在相对高位,仍有充分下调空间。美联储加息后一旦出现资本外流,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可释放充足的流动性以对冲风险。从财政状况来看,我国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约为53%左右,大大好于发达国家。2015年财政赤字规模计划1.62万亿元左右,下一步,财政赤字仍有进一步扩大的空间,结构性减税的力度也有望进一步增强。“2016年财政赤字率可扩大到2.8%至3%之间,同时,对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用更有力度的财政政策打好‘十三五’开局这一仗。”连平说。(徐曼曼 综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