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巴黎大会1日进入谈判模式。来自近200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开始就巴黎气候协议的最终草案展开磋商,以期11日顺利达成协议。
图为12月2日,在法国巴黎北部市郊的布尔歇,媒体记者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主会场工作。 记者 周磊 摄
全球瞩目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正在巴黎举行。在本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会议上,与会各方雄心勃勃,希望达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制度提供框架——
中国主张
本次会议预定在11月30日至12月11日举行。会议首日,147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出席了会议,其中包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奥巴马。据法国外交部介绍,这是自199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一次缔约方会议以来,参会国家领导人最多的一次。共有来自195个国家和欧盟的代表团参加,四分之三的与会方派出了一号人物,显示国际社会对气候问题的高度重视。
会议期间,各国政府及各类组织围绕绿色节能技术、气候变化融资、气候变化研究进展、碳交易市场的构建、先进绿色组织和人物的评比等主题,开展研讨会、新闻发布会、展览、参观等各种活动。在超过10天的会期中,各国将为达成一个全面、均衡、有力度、有约束力的协议展开激烈的讨论和交锋。
11月30日的大会开幕活动中,各国领导人采取大会发言形式,为巴黎协议谈判提供政治推动力。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此次“中国声音”备受国际瞩目。
首次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1月30日在巴黎会场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讲话。在讲话中,习近平系统总结和明确阐述了中国对应对世界气候变化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呼吁富国兑现承诺,向发展中国家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来应对气候变化。习近平表示,大会应摒弃“零和博弈”,实现互惠共赢。他对巴黎协议的达成明确提出中国主张,提出了“四个有利于”和“三个创造”的新概念、新理念、新路径。习近平提出,巴黎协议应该有利于实现公约目标,引领绿色发展;应该有利于凝聚全球力量,鼓励广泛参与;应该有利于加大投入,强化行动保障;应该有利于照顾各国国情,讲求务实有效。他强调,我们应该创造一个各尽所能、合作共赢的未来;应该创造一个奉行法治、公平正义的未来;应该创造一个包容互鉴、共同发展的未来。这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在气候变化领域的生动体现。中国最高领导人在开幕式上的表态,表明了中国对巴黎协议明确定位的看法。掷地有声的发言,发挥了共识凝聚和政治推动作用,有利于一个全面、均衡、有力度、有约束力的全球气候新协议的达成。
事实上,中国在推动减排方面做了大量努力。今年6月30日,中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文件,为巴黎气候大会的成功注入了正能量。中国提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中国是世界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年目标的唯一发展中国家。
为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中国在今年9月宣布设立20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中国还将于明年启动在发展中国家开展10个低碳示范区、10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及1000个应对气候变化培训名额的合作项目。这显示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积极承担和履行国际责任。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对中国的努力评述道,现在的中国作为温室气体主要排放的国家,却又是在再生能源发展方面投入最大的国家,而且正努力将其用到经济发展,中国现时改革的速度和决心比其它国家都大。
各有诉求
会议第一天,其他各国领导人也纷纷在开幕当天阐明各自对气候大会的期待,为此后的谈判定调。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发言中表示,新的气候公约应基于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框架,具有法律约束力,同时能约束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该公约应该是全面、有效和公平的。
美国总统奥巴马敦促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达成的协议应要求各方定期更新目标。不过,他强调这些目标应由各方在考虑到自身不同国情的前提下,由各方自己设定。他提出可建立一个透明系统,以督促各国履行承诺,并向目前尚无能力减排的国家提供支持。
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说,仅有各国美好的承诺是不够的,需要一份有约束力、有力度、可持续的协议。这份协议应着眼发展低碳经济的长期规划,对协议执行情况定期检查。
印度总理莫迪则在发言中强调“气候正义”,要求发展中国家拥有足够的碳排放空间进行发展,发达国家和地区则应根据历史责任,在2020年前增强减排力度,并尽快落实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承诺。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说,应建立新的国际框架推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一起行动。他希望巴黎协议不仅包括长期目标,还要有一个审核“国家自主贡献”的共同机制。
在各国首脑们在开幕式上表态之后,巴黎气候变化大会1日开始进入谈判模式,来自近200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开始就巴黎气候协议的最终草案展开磋商,以期11日能顺利达成协议。谈判将在此前多次预谈判的基础上,根据各国做出的减排承诺,制定一个各国都接受并同意执行的协定,将领导人们所表达的政治意愿转化为弥合分歧的具体方案。
据报道,当天,谈判代表们从上午10点至深夜举行了约30场大小会议,就协议草案的相关细节逐字逐句进行讨论。在谈判屋外,一些双边、多边磋商也在进行。
中国气候谈判首席代表苏伟介绍说,各方代表将在气候大会的第一周就协议内容进一步深入交换意见,尽可能缩小分歧,使最终的选项更加明确,为第二周的部长级磋商做准备。按计划,协议最终草案将于12月5日形成。此后,各国部长级官员将就草案中涉及的主要政治议题作出决策。各国需要尽力解决在长期目标、减排责任划分、资金技术支持、行动进展盘点机制、行动和支持透明度等议题上的众多分歧。
预计,谈判过程将是十分艰巨的,所有国家都制定了自己的“红线”。首日会议上已出现了分歧。其中之一便是,就是否需要达成一份强制性协议法国持肯定态度,而美国则表示拒绝。
据美国媒体报道,在会议的第三天,谈判议题已经进入到应对气候变化所需资金方面。
积极迹象
由于困扰着气候大会达成协议的几个重大问题,近期都有缓解的迹象,会前,各方预期,此次气候变化大会很可能会达成一份协议。
作为两个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中美两国间的气候合作被视为达成全球气候变化协议的助推力。中美联合声明互相承认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范例。两国去年作出的降低碳排放承诺有助于推动其他国家效仿。
今年3月和6月,美国和中国分别提交了各自的“国家自主贡献”计划,从而推动更多国家如期提交了相应的计划,为巴黎大会协商达成最终协议提供了成功基础。
会议首日,非洲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欧洲投资银行、美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集团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打算进一步调动公共和民间资金,以帮助各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中国和亚行在高级边会上表示将携手应对全球气候挑战。
中国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高风表示,目前各国合作的政治意愿非常强,大家都认同要在2015年底达成气候变化新协议,不能再错过这个关键的时间窗口。
世界自然基金会下属的“全球气候与能源倡议”负责人萨曼莎·史密斯认为,在巴黎达成协议“非常有可能”,因为尽管目前各国对协议内容的要求还不尽相同,但几乎所有国家都希望达成某种形式的协议。
中国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主任李俊峰说,气候变化是全球性挑战,任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如果说联合国宪章规范了当今国际政治秩序,WTO规范了目前国际经济秩序,那么接下来很可能达成的巴黎协议,则将规范国际环境秩序,调整整个国际社会的环境与发展关系。
法国外长法比尤斯表示,几乎所有国家都概述了2020年以后对抗全球变暖的计划,这对于解决巴黎大会上的一系列障碍,是一个积极迹象。
分歧待消
虽然各国基本目标相近,但是要达成一份各方接受的协议仍需要求同存异,消弭分歧。
过去一年内,许多国家都以“国家自主贡献”方案的形式公布了本国到2030年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英国广播公司的报道称,对180多份国家计划进行的评估显示,如果实施这些计划,到本世纪末全球变暖幅度将接近3摄氏度,而这些国家本应遵守联合国关于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最多2摄氏度的目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1月6日在日内瓦发布的报告说,各方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所贡献的减排量距实现本世纪末将升温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的目标仍有差距。因此,会议最终能达成什么样的协议仍需拭目以待。
早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发达国家就承诺在2010年至2012年期间筹集300亿美元的快速启动资金来资助发展中国家,然而至今仍未兑现。发达国家的另一项承诺,到2020年每年筹资1000亿美元用于资助发展中国家目前只筹集到约100亿美元。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史密斯表示,发达国家虽然作出了气候援助的承诺,但目前这个承诺与落实之间还存在巨大差距。她认为,资金问题将是巴黎气候谈判中的首要挑战。
世界银行副行长兼气候变化特使蕾切尔·凯特表示,最大的困难就是制定出一个符合所有国家需求的协议。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所以需求也不尽相同。新气候协议既要满足最脆弱国家的需要,又要能发出一个明确信号——所有的经济行为都必须符合低碳发展的要求,而且必须要尽快转到低碳发展的轨道上来。
英国广播公司和法新社等外媒报道,至会议结束时,一些对世界气候变化起着重要影响的国家都有可能推进或者阻碍最终协议的达成。
早在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订时,确定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明确发达国家应承担率先减排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支持的义务以及承认发展中国家有消除贫困、发展经济的优先需要。在这次会议上,发展中国家继续提出要求区分责任。
全球第四大碳排放国印度总理莫迪在此次会议上强硬警告说,发达国家仍有道义责任领导对抗全球变暖的努力。他在英国《金融时报》上撰文表示,当年依靠化石燃料实现富裕的发达国家,必须继续肩负起最沉重的负担,其他安排在道德上都是错误的。他表示,更清洁替代能源的发展意味着穷国对于减排应当承担与富国一样的责任。技术存在并不意味着它是成本可承受和易于获得的。他补充说,正义要求,少数人的生活方式决不能排挤仍然处于发展阶梯第一级的许多人的机遇。
安哥拉代表吉扎·加斯帕·马丁斯表示,对最不发达国家而言,如果会谈只针对把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他们的经济发展、食品安全、生态系统以及本国人口的生存和生计都将面临威胁。
而许多发达国家认为,除非大型新兴经济体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担负起比以往更大的责任,否则就不可能达成协议。他们认为,中国和印度等大型新兴经济体的增长意味着,全球变暖的威胁无法由几个较老的工业化国家应对,这些国家在全球排放量的占比日益减少。谈判中,如何确定一个国家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标准也是一个争议内容。一些国家认为,应该基于该国在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达成时的财富情况,也有国家认为,任何新的协议必须准确反映各国当前的地位,也即更多国家必须承担起减排义务。
一些石油生产大国,如沙特阿拉伯,仍在提倡保持在石油出口上的投资力度,因为该国经济很大程度上依赖石油。沙特被认为是可能在巴黎气候大会上阻碍协议的国家。
法国媒体发表文章认为,巴黎气候大会签署协议几乎已成定局,但这一协议的雄心多大还是个问号。文章概括了此次会议面临的五大挑战。一是是否能把气温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甚至1.5摄氏度内写进巴黎协议。二是巴黎协议是否能达成一份具有完全约束力的协议。文章认为,协议有可能以一种混合型态出现,部分协议内容具有约束力,而在具体的减排目标方面不具有约束力。三是如何回应民意对政府能否做出温室气体减排方面承诺的质疑。四是是否能将彻底淘汰化石燃料的条款写进巴黎协议中。五是协议中能否写明如何筹措和分配发达国家承诺的到2020年每年筹集1000亿美元气候资金的细节。
在面对气候共同挑战面前,何去何从考验各国的智慧和决心。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特别链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新华网政府部门交易机构证券期货四所两司新闻发布平台友情链接版权声明
关于报社关于本站广告发布免责条款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