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构建“8+8+4”现代化产业体系
为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提升现代产业体系竞争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策源与成果转化高地,形成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源,东莞明确提出构建“8+8+4”现代化产业体系。
“8+8+4”现代化产业体系包括:食品饮料、造纸、纺织服装、化工制造、家具制造、包装印刷、玩具、模具8大传统产业;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人工智能、低空经济8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下一代移动通信、前沿新材料、具身智能、未来生命健康4大未来产业。
按照计划,到2027年底,全市规模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不少于7个,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30000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42%,工业投资年均增速不低于10%。要重点突破一批细分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未来产业关键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2025年2月,东莞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和《关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围绕“8+8+4”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人工智能+先进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先进制造”为主题,展现东莞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的工作主线,充分彰显东莞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信心决心。
作为制造业大市,东莞将以全面拥抱人工智能时代的姿态,深入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攻坚推动“人工智能+先进制造”,高水平赋能工业制造体系,聚合催生新质生产力,不断巩固和增强东莞制造的核心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
东莞提出,计划到2027年“全市可调度使用算力10000P以上,打造100个以上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培育300家以上人工智能重点企业,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相关产业规模分别突破300亿元和3000亿元”,未来3年将投入不少于30亿元的财政奖励资金、设立规模不少于50亿元的人工智能子基金群,为广大企业、高校院所、社会组织提供更大力度、更加精准的政策支持。
东莞将围绕智能算力、工业数据和模型算法三大关键要素,全面夯实东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础底座。聚焦智能制造、智能终端两大主攻方向,有效强化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广度和深度。紧盯重大平台、创新人才、子基金群和发展环境四大重点保障,持续优化东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生态。
东莞提出,聚焦“8+8+4”产业重点环节所需的核心服务,计划未来3年投入超4.5亿元财政资金,实施生产性服务业“领航行动”,力争培育壮大有竞争力的领军企业超100家,因地制宜规划建设10个特色鲜明、空间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合、服务集成的集聚区。将以15家千亿、百亿级制造企业为龙头,1.4万家规上制造企业为支柱,20万家中小制造企业为底盘,通过深化与广州、深圳、香港三大周边城市的协同合作,不断对生产性服务业提出更加优质的赋能需求,为广大企业提供更加精准、更加高效的生产性服务业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