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经济印记
原标题:流动显活力 政策更给力 创新增动力
2024中国经济印记
快递业务量突破1500亿件,铁路旅客发送量突破40亿人次,创纪录的物流客流彰显“流动的中国”的生机活力;新增专项债发行3.9万亿元,多次降准降息,创设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更给力的政策增添攻坚克难的底气;激活创新投资,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节能降碳减排,更踊跃的创新积蓄面向未来的动能……回顾2024年中国经济,“稳中求进”是总基调,“政策加力”是关键词,“改革创新”是主旋律。
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面向2025年,着眼于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扩大需求、促进创新,进一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经济的航船必将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流动折射生机活力
回顾2024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呈现前高、中低、后扬的态势。“我国经济运行一季度开局良好,二、三季度压力有所增大。面对复杂的局面,党中央科学决策,加大逆周期调控,特别是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以后,四季度以来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回升,社会信心有效提振,积极变化显著增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说。
从客流到物流,一连串新纪录的诞生,成为2024年中国经济活力持续恢复的生动写照。
——40亿人次!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1月,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40.08亿人次,年度旅客发送量首次突破40亿人次大关,创历史新高。我国铁路客运量、客运周转量等主要旅客运输指标稳居世界首位。
南来北往,人享其行,“流动的中国”活力涌动。“铁路旅客发送量正以亿为单位实现快速增长,2023年全年发送旅客38.55亿人次,2024年前11个月即突破40亿人次。”国铁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1500亿件!国家邮政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11月17日,我国快递年业务量首次突破1500亿件大关,刷新历史纪录。1500亿件快件背后,是年人均收快递超100件,平均每秒产生5400多件快件……
快递“小包裹”,映照经济“大棋局”。“当前,我国已进入年快递业务量超千亿件、业务收入超万亿元的新阶段,建成了世界上最为通达、最为普惠、规模最大、受益人数最多的寄递服务网络。”国家邮政局政策法规司二级巡视员李永松说。
——10万列!11月15日,随着X8083次中欧班列(重庆—杜伊斯堡)从重庆团结村中心站缓缓驶出,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发送货物超1100万标箱,货值超4200亿美元。
跨越山海,美美与共,中欧班列筑牢中国与世界之桥。“中欧班列开行数量稳定增长,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强劲动力。”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白明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中央财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中国经济经过长期发展积累形成了一系列优势,新型城镇化、绿色化、数字化也在推动总需求潜力持续释放,具备应对外部不确定冲击、实现持续向好的重要基础和有利条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许伟说。
调控彰显决心信心
回首来路,2024年中国经济答卷来之不易。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存量政策与增量政策持续用力、叠加发力、更加给力,持续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我们贷款了1000万元,享受的是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用于核心技术的研发。这笔资金的注入极大地缓解了我们的资金需求。”贵州高速集团所属贵州中南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廷新说。
年内数次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推出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启用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工具,货币政策工具箱持续上新……实施支持性的货币政策,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12月18日,上海市浦东新区在临近年底收官之际,再次推动10个重大科技产业及40个配套项目实现开工,总投资114亿元。
预算支出增加,为稳定经济大盘提供关键支撑;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额度扩大,3.9万亿元为历年之最;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12万亿元地方化债“组合拳”推出……“积极”成为今年财政政策的基调和特点。
“家里的洗衣机和油烟机都应该换新了,原价要3300多元,享受以旧换新补贴,能优惠近700元,真划算。”北京市民姚女士表示。
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出台两轮,范围更广、力度更大;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用于“两新”领域,提升地方消费品以旧换新能力;7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两重”领域,助推我国标志性工程建设……在“两新”“两重”政策推动下,消费潜力加快释放,投资关键作用更好发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打好政策“组合拳”。
在实施层面,许伟认为,要增强宏观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强宏观政策与其他结构性举措的配合。提高发展质量,关键要靠落实好改革举措,接下来还要推动政策和改革协同配合发力,进一步增强各方面对明年经济发展的信心。
“财政政策强调增量,货币政策重回宽松,各类政策将加大协同配合力度。”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说。
创新增添动力潜能
2024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强化创新驱动,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加快绿色转型,向“新”势能持续汇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高技术产业增势较好。1-11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增速明显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8.8%,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增长。
——数字经济发展向好。11月份,集成电路制造增加值同比增长20.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9.3%,均保持较快增长。
——智能、绿色转型持续。11月份,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增加值分别增长60.6%、13.9%;新能源汽车和太阳能电池产品产量分别增长51.1%和10.9%。
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背后,是创新的中国积厚成势。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的创新力排名较去年上升1位至第十一位,是10年来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中国拥有26个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超过去年的24个,位居世界第一。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66万件,其中,专利权人为企业的达341.7万件,占全部有效发明专利量的73.3%。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成为关键词。
“未来产业已明确进入‘政策导入期’。”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表示,下一步需要优化政策体系,特别是在产业链前后两端着力。在前端,要推动颠覆性创新,补齐科技成果转化薄弱环节;在后端,要开拓技术和产品应用场景,以扩大需求带动产业发展。
许伟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积极推进应用示范;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和市场化力量的结合,尤其是要注意激发创投和风险投资活力;要抓住绿色转型和人工智能发展的机遇,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催生更多科技和产业新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