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供需改善

新华社

  11月份核心CPI上涨0.3%,PPI降幅收窄——

  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供需改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有所下降,同比小幅上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由降转涨,同比降幅收窄。

  专家认为,物价水平低位运行为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提供了空间,随着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物价有望保持温和回升势头。

  核心CPI同比涨幅扩大

  11月份,受气温偏高及出行需求回落等因素影响,全国CPI环比有所下降,同比小幅上涨。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继续回升,同比上涨0.3%,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从环比看,CPI下降0.6%,降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表示,这主要是受食品价格超季节性下降影响。其中,食品价格下降2.7%,降幅超近10年同期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11月份,全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冷空气过程偏少,利于农产品生产储运,食品中鲜活食品价格大多超季节性下降。非食品价格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0.1%。旅游出行进入消费淡季,飞机票、宾馆住宿和旅游价格分别季节性下降8.6%、7.3%和5.6%;冬装换季上新,服装价格上涨0.6%;部分车型新款上市,燃油小汽车价格上涨0.2%,为近9个月以来首次转涨。

  从同比看,CPI上涨0.2%,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主要受食品价格涨幅回落带动。11月份,食品价格上涨1%,涨幅比上月回落1.9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3%转为持平。构成CPI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中,交通通信、生活用品及服务、居住等三类同比略降,其他五大类价格同比均上涨。

  PPI同比降幅收窄

  11月份,一系列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协同发力,国内工业品需求有所恢复,PPI环比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1%;同比下降2.5%,降幅比上月收窄0.4个百分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分析预测处处长张学武分析,有色金属冶炼、水泥等上游部分重点行业出厂价格环比有所上涨。其中,国内外铝土矿供应有所收紧,支撑铝价上涨,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环比上升1.2%;水泥企业执行错峰生产、供应减少,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出厂价格环比上涨1.2%。金属制品,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橡胶和塑料制品等下游部分制造业出厂价格也扭转了下跌态势,11月份出现了小幅上涨。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11月份PPI环比实现回正,分大类看,耐用消费品价格上涨带动生活资料PPI环比改善,生产资料PPI环比涨幅则与上月持平,背后是原油、煤炭价格下跌,而一揽子增量政策持续推进对国内工业品价格产生支撑,大宗商品和工业品价格涨跌互现。11月份PPI环比上涨,加之去年同期基数走低,当月PPI同比跌幅较上月明显收敛。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11月份工业品价格同比边际改善超预期,主要贡献来自上游采掘业和原材料工业价格、终端耐用品消费品价格改善,以及低基数效应,反映出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一揽子宏观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工业市场供需关系逐步改善。但整体看,工业品继续面临需求偏弱、价格偏低、生产成本压力等问题。

  低物价为政策加力提供空间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11月份PPI同比环比均有改善,体现了一揽子增量政策对生产端的带动作用。不过,从CPI同比环比数据看,国内总需求仍然偏弱,居民消费信心较低,经济中存在负产出缺口,工业生产回暖基础仍不牢固,政策仍需继续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目前,促进物价合理回升成为央行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预计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宽松,并配合财政政策与其他政策,以提振居民消费,扩大内需,扭转经营主体预期,增强经济内生动力。

  12月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部署明年经济工作时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释放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坚定信心与决心。

  “当前物价水平偏低,为宏观政策加力实施逆周期调节提供了空间。”王青认为。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认为,2025年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将意味着更大力度、更好配合、更高质量、更强效果,预计增量政策工具的量、质、效都会有明显提升,特别是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政策将持续加码,且一揽子政策将继续协调配合、同向发力,从而提振社会有效需求、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在政策加力、需求回暖、信心整固、预期修复的大背景下,预计物价涨幅持续低位运行的态势将得以扭转,价格总水平有望保持温和回升势头。(记者 熊丽)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