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看区域·大湾区篇|创新、开放、融合——“湾区之心”南沙携手港澳书写大湾区建设新篇
新华社广州12月6日电 题:创新、开放、融合——“湾区之心”南沙携手港澳书写大湾区建设新篇
周颖、胡拿云、黄茜恬
作为“湾区之心”,国家赋予南沙重大战略使命: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
携手港澳,南沙正书写粤港澳大湾区新篇章:开发建设全面铺开,科技创新活力涌动,开放能级不断提升,融合深度进一步拓展。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湾区新城正加速崛起。
上天入海:产业向新而行
在南沙成立仅3年多的新秀企业深海智人(广州)技术有限公司,成功自主研制海底管缆埋设机器人,实现借由机器人完成深海作业。
公司董事长马亦鸣说,南沙临海,又位于湾区中心,区位优势明显。这里还聚集一批涉海科研单位、港澳高端人才,资源协同效应明显,有利于企业创新。
中科宇航研制的力箭二号液体运载火箭将于2025年首飞;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南沙正式入列……在南沙,产业向新而行,上天入海,科技创新活力涌动。
与港澳携手实现科技力量整合,也是南沙一大特色:实现向香港跨境支付科研资金;落地“澳科大—大湾区”科研数据跨境专网项目;港科大(广州)与广州产投集团共同设立规模10亿元科技成果转化母基金,打造科创产业生态链;以华南技术转移中心为支点加快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推动200余项粤港成果需求实现精准对接。
香港经济学家、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说,南沙近年来十分注重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香港拥有5所世界百强大学,科研成果丰硕。两地在科技创新领域深度合作,优势互补,能够实现互利共赢。
通江达海:开放能级不断提升
港口是南沙的核心资源。南沙港,开辟超过150条国际班轮航线,通达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
依托南沙港,财货通(广州)国际供应链有限公司帮助国内二手车销售到西非国家市场。公司董事长陈学荣说,南沙通江达海的优势为企业出海提供便利。此外,设在南沙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也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政策指导。
“企业出海投资,最担心安全、合规问题。我们整合聚集在南沙的国际化法律、金融、财税、知识产权资源,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基地南沙工作专班主任吕良伟说。
成立一年来,基地已吸引超100家专业服务机构进驻,为超180家企业提供咨询对接服务,并成功协助27家企业完成29个境外投资项目备案。
开放是南沙最鲜明的特色。近年来,携手港澳,南沙在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方面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金融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与香港携手成立广州期货交易所;建立与港澳常态化绿色金融合作机制;跨境股权投资试点实现跨境资本双向流动……南沙区国资局副局长朱锦说,一批金融领域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正在南沙加速推进,推动金融业扩大开放。
国际交往新平台增多,促进开放创新。大湾区科学论坛、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等平台,不断拓展南沙国际朋友圈。南沙区国资局副局长李景泰介绍,即将召开的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将向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宣介南沙气候投融资政策举措,帮助企业、金融机构对接项目,以开放促合作。
民生融合: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
香港青年、阅途文化集团联合创始人香小婷选择来南沙创业,最看中这里优渥的政策环境和配套措施,帮助初创企业解决很多难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港澳居民来南沙上学、就业、就医、养老。三地在教育、医疗、就业等领域深度融合。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首席工程师、智能交通学域实践教授苏权科介绍,学校正在筹建全海洋动力中央实验室,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大型海洋工程实验中心。“以实验室为平台,内地和香港的科学家交流顺畅,推动重大项目科技攻关。平台亦可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参与,将有力促进学科发展。”苏权科说。
医疗融合同样在提速。作为“港澳药械通”指定医疗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目前已获批急需药品7种、医疗器械2种,覆盖心血管、神经、呼吸、眼科、肿瘤等多个领域。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邱海江说,以“港澳药械通”目录包含的眼底病创新药布西珠单抗为例,现在在南沙即可注射,极大便利内地特殊患者人群。
政策创新,不仅让内地居民便捷享受到港澳医疗资源,港澳居民来南沙看病也越来越方便。南沙区卫生健康局局长刘韬介绍,南沙港澳居民健康服务中心、港式金牌全科门诊为香港及国际人士提供医疗服务,其中近半人次使用国际保险直接结算。
在创新、开放、融合的浪潮中,“湾区之心”南沙正携手港澳,共同书写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篇章。
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刘炜说,南沙将持续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紧密的融合驱动发展,加快建成大湾区新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