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我国空间科学原创成果呈现多点突破态势

王婧涵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10月15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规划》围绕五大科学主题,提出至2027年、2028年-2035年和2036年-2050年三个阶段实施的科学任务规划,形成至2050年我国空间科学发展路线图。

  在同日举办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介绍,当前我国空间科学进入了创新发展的“快车道”,空间科学的原创成果开始呈现出多点突破的态势。

  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发布

  《规划》提到,将分三个阶段梯次布局和论证实施国家空间科学任务,统筹和强化任务驱动的基础研究,打造空间科学高水平人才队伍,不断取得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原创成果,实现空间科学高质量发展,带动空间技术创新突破,促进空间应用升级换代,跻身国际前列,成为空间科学强国。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赤飚表示,空间科学是航天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空间科学研究总体上还处在起步阶段,是建设航天强国道路上必须补齐的短板。制定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有助于我国空间科学工作进一步锚定目标、统筹力量。

  作为我国首个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将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开展空间科学研究的依据,将有助于我国进一步统筹国内相关科研力量、凝练部署重大科技任务、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从而使我国在有基础、有优势的领域尽早取得世界级的重大科学成果,为拓展人类知识体系和推动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多领域研究加速推进

  当前,我国空间科学从无到有,从点到面,从弱到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王赤表示,目前我国空间科学的原创成果开始呈现出多点突破的态势。“悟空号”开展暗物质粒子探测;“墨子号”首次开展空间尺度的量子科学实验;“慧眼”成为我国首个空间X射线天文望远镜;“羲和号”“夸父号”竞相逐日;“嫦娥六号”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天问一号”开启我国火星探测的序幕;中国空间站建成我国首个太空实验室。

  “这些任务的实施,推动我国科学家在暗物质粒子探测、量子力学检验、高能天体物理实验、太阳‘一磁两暴’观测、高能时域天文观测、月球形成与演化、火星环境与地质构造、空间环境下的物质运动规律和生命活动规律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科学研究进展和成果,深化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也标志着我国正在走近世界空间科学舞台的中央。”王赤提到。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局长朱俊强表示,空间科学是对人类认知极限的延伸,这些对未知的探索将带动各种探测手段的进步,比如对传感器、精密光学仪器、高性能探测器的带动能极大促进技术的进步。这些技术进步,也可能引发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助推生产力发展。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