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新华鲜报丨三步走!我国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出炉

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 题:三步走!我国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出炉

  新华社记者张泉、宋晨

  2027年空间科学研究水平整体跃升;2035年重点方向跻身国际前列;2050年重要领域国际领先,成为世界空间科学强国。

  10月15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了《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提出我国空间科学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

 为什么要制定这一规划?

  “空间科学是航天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探索宇宙奥秘、拓展人类认知边界的同时,也有力带动空间技术的发展。”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赤飚说,近年来,我国空间科学进入创新发展的“快车道”,但与世界航天强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为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我国凝聚全国空间科学领域专家学者智慧,历时2年多,编制了《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相关领域的50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了规划编制。

  “这是我国首个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将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开展空间科学研究的依据,有助于进一步统筹国内相关科研力量、凝练部署重大科技任务、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从而使我国在有基础、有优势的领域尽早取得世界级重大科学成果。”丁赤飚说。

  规划部署了哪些空间科学研究内容?

  丁赤飚介绍,规划提出了我国拟突破的“极端宇宙”“时空涟漪”“日地全景”“宜居行星”“太空格物”5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

  “极端宇宙”主要是探索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揭示极端宇宙条件下的物理规律。

  “时空涟漪”主要是探测中低频引力波、原初引力波,揭示引力与时空本质。

  “日地全景”主要是探索地球、太阳和日球层,揭示日地复杂系统、太阳与太阳系整体联系的物理过程与规律。

  “宜居行星”主要是探索太阳系天体和系外行星的宜居性,开展地外生命探寻。

  “太空格物”主要是揭示太空条件下的物质运动和生命活动规律,深化对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等基础物理的认知。

  规划还形成了我国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路线图。

  至2027年,运营中国空间站,实施载人月球探测、探月工程四期与行星探测工程,论证立项5至8项空间科学卫星任务。

  2028年至2035年,继续运营中国空间站、实施载人月球探测,论证实施国际月球科研站等科学任务,论证实施约15项空间科学卫星任务。

  2036年至2050年,论证实施30余项空间科学任务,重要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空间科学是航天国际合作的主渠道,和平利用外空关乎全人类的福祉,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院士说,我们将深入推动多种形式的空间科学国际合作交流,让空间科技成果更好更多地造福人类。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