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2024年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

王婧涵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王婧涵)9月25日,主题为“可持续交通:物流联通世界”的2024年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于北京开幕。论坛聚焦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包容、韧性的可持续交通体系,深入推进全球交通合作。

会上,中国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表示,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关乎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中国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加快形成。截至2023年底,中国高铁营业里程达到4.5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为18.4万公里,等级航道通航里程6.8万公里,港口万吨及以上码头泊位2878个,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000万人次的民航运输机场38个,邮政行业企业共设立各类营业网点46.8万处。

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不断推进。深中通道建成开通,GR450动车组研制取得阶段性成果,C919大飞机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国产首艘大型邮轮正式启航,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交通运输装备加快推广,自动驾驶等新技术应用不断拓展,多项前沿技术研发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基础设施和前沿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全球交通运输韧性不足、交通基础设施老化等问题同样引起广泛关注。多位与会专家表示,推进可持续交通发展,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已成为重要议题。

多位行业专家表示,当前,各国产业链、供应链紧密相连,保障交通物流畅通是全球经济稳定运行的前提条件。为应对极端气候及地缘政治风险,持续完善多样化的国际物流服务体系,构建更富韧性、更加安全的全球物流供应链极为重要。

当前,不同国家间和城乡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仍有较大差异。近年来洪水、强降雨等极端天气事件对发展中国家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产生了较大影响,加之农村道路数量仍有不足,发展不平等现象加剧。

国际运输论坛秘书长金营太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周期和使用周期均较长,在规划建设初期政府很难完全清晰地预测未来20年、30年乃至更长时间基建设备的使用情况,特别是对于技术和经费可能存在短板的发展中国家,极端气候造成的冲击可能更大,各国应共同探索打造公平普惠的可持续交通体系,弥合发展中的技术鸿沟。

行业专家表示,应着力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养护水平,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作用,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积极探索建立交通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养护机制,增强设施耐久性、可靠性。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